“鹊落青山”展翅飞——鲁甸县火德红镇青山丫口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纪实

 2015-12-30 17:25  来源:

 记者 陈忠华

漂亮的二层“别墅”整齐排列,休闲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农特产品交易市场上人来人往……记者走进鲁甸县火德红镇青山丫口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采访看到,一个“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彰显特色、和谐文明”的特色美丽新村已经形成,美丽的青山丫尤如一只喜鹊,正欲展翅高飞。

新棚子村民“鹊落青山”

鲁甸县火德红镇鹊落村青山丫口自然村国土面积4.8平方公里,平均海拨2280米,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88户644人,劳动力376人,有耕地1658亩。2014年该自然村经济总收入249.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6元。居住着汉、彝族,有彝族8户,38人。距文屏镇马鹿沟及火德红镇集镇各6公里,距鲁甸县城18公里,交通便利,气候条件相对优越,是全村的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容易。

而鹊落村新棚子自然村居住着115户,575人,其中彝族43户221人,为云南省“边、民、贫”自然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海拔2300-2496米之间,年平均气温8度,地势陡峭,干旱严重,水源枯竭,土地贫瘠,产出率极低;交通闭塞、道路狭窄且路况较差,群众出行和运输十分困难,是鲁甸县少有的,生存条件极端恶劣、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2012年以前,新棚子自然村人均纯收入仅为800元,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马铃薯,

要使新棚子自然村群众逐步富裕,实现同步小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成为唯一的办法。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指导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原则,经市、县发改部门深入调研分析、反复论证,决定对鲁甸县火德红镇鹊落村新棚子自然村的115户575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整村迁出,让他们从新棚子山上“鹊落”青山丫口自然村。

“山水林田路”整体推进

在市、县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鹊落村结合青山地域特点、产业特色、气候条件,将易地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坚持规划先行、让利于民、公平公正三条原则,建设资金上统筹做好县财政补助一点、项目整合一点、出售门面集来一点、村民积极自筹一点,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外观效果、统一建设公共设施、统一群众自建房屋主体、统一激励政策,共计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商住一体门面115个。

青山丫口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把115户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工作与全村特色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社会事业进步有机结合,实现了水、电、路、房、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同步规划、统筹布局和建设,实现了山、水、林、田、路的整体推进,协同美化、净化和亮化,成功打造了一个生产生活宜居、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发展强劲的示范点。项目区圆满完成安居房115套,面积5750平方米(不含厕所、畜圈),附属设施1610平方米。调整基本农田600亩,新修灌沟2条3千米;新建200立方米灌溉水池7个;建设300立方米饮水池1个,架设引水管道6千米;新建道路程4千米,路基宽6米、有效路面宽5米,加以适当的排水沟、路沿、涵洞等附属设施建设;实现了一户一电表,一口沼气池,一眼节柴灶。

新建村“三委”办公大楼一套,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切实改善办公条件,修建公厕一个,绿化200平方米,安装亮化路灯30余盏,安装垃圾箱10个,配备垃圾运输车1辆,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新村两排门面间宽达23米,其中人行道各4米,街面宽15米,实施了公共场所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工程。

突出抓好优质脱毒马铃薯种植,注重烤烟、玉米种植,扎实推进种植业发展,2015年青山自然村种植马铃薯1000余亩,烤烟200余亩,玉米1000余亩。经过多次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畜牧、马铃薯、烤烟等特色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