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村的蜕变

 2017-05-24 10:15  来源:

蓝蓝的天空,漂亮的小洋房,宽阔干净的乡村道路两旁安装了风力、太阳能混合能源路灯,几位老人在观光亭下乘凉,这是笔者近日在巧家县白鹤滩镇中村村张家坪小组采访时看到的情景。据村支书兼主任张发德介绍,近年来,中村村抓住道路建设、产业发展的机遇,新建村组道路31公里、户间道24公里,村民从没有公路到把轿车开回家,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1563元增加2016年的3100元,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村村位于巧家县白鹤滩镇东北部,距县城有30公里,多年以来,农民只种包谷、洋芋、荞子等传统农作物,散养有猪、鸡等家禽,由于没有规模化的产业,再加上不通公路,老百姓收入很低,是白鹤滩镇出了名的穷村子。

“一个地方的发展,交通是最重要的,只要通了路,才会带来产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村支书兼主任张发德是这样认为的。他一心想把致富路修通,可是修路哪里会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人力、物力哪里来?但张发德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一边向白鹤滩镇党委政府作汇报,请求政府协调项目帮助修路,一边通过向群众讲自己在发达地区务工看到道路带动产业发展的故事,向群众宣传路修通了的好处,通过张发德讲述道路带动经济发展的故事,村民纷纷出地出力修路,张发德出地2.3亩,村副支书周德能出地2.4亩……后来,在一事一议、通达工程的帮助下,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一条长31公里、宽5米的公路就建成了。

路通了,自然就有招商引资项目来了,再加上中村村森林覆盖较广,气候比较好,气温适中,适合林下土鸡养殖,巧家县德丰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史良民也正看中了这一点,2016年,中村村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了巧家县德丰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租用贫困户的土地,聘请贫困户为公司安装围栏、打扫鸡舍卫生、投放纯天然饲料等,使附近的贫困户得到了就业,目前,该公司养殖“玉屏山鸡”2.1万余尾,产值达400余万元,去年该公司共支付附近贫困户林地租用费、各类劳务费60余万元,其中张家友、杨明文每年的租地费、劳务费用达4万余元,史良民已成为巧家县内小有名气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中村村平均海拔2600米,年平均日照1460小时,年平均气温16.4℃,年平均降水量1340毫米,为冷凉蔬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12年6月巧家县在中村村张家坪小组成立夏秋冷凉蔬菜试验示范基地,种植各类蔬菜500亩,实现产值120余万元。该示范基地在合作社帮助下,为每位户购买种子、化肥,联系销售等,邀请县农业局技术员为农户进行栽种、防病培训等,降低了农民的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其中,水洼三组的万成旭家2亩多的蔬菜收入达2万余元。

2016年,中村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实施了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1个行政村整村推进、1个革命老区建设,4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项目,共整合投入资金6974.73万元。投资23万元修建观光亭2个,安装风力、太阳能混合能源路灯36盏,新建广场、活动室、公厕各5个,使全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质的蜕变。

现在中村村,空气新鲜、环境优美,被誉为巧家县城的后花园,2016年全村实现了脱贫,但村民们对生活现状还有更高追求,目前,该村田坪专业合作社投资1500万元的康养度假酒店也在紧张的建设中,酒店建成后,中村村的发展将迎来第二个“春天”。通讯员 陆元华 唐培国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