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1-06 10:16◆通讯员 施汝春
“水”已成为制约巧家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全县93个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有水不能保、有水不能蓄,因水受困、因水成疾、因水致贫的现象仍然突出。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巧家县始终把水利扶贫工作着力夯实改善水利基础条件,全力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强力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水利帮扶贫困村全覆盖,努力为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水利优势为依托、以水利项目扶持为支撑、走巧家特色水利扶贫之路。
团林堡村:有水就有希望
寒冬岁末,一走进巧家县的老店镇团林堡村,便感受到了一种新气象。公路两旁的土地旁,三三两两的老百姓在翻着地,而那些还留着崭新水泥印记的蓄水池、小农水错落在土地之间,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县水务局投资40多万元给我们村拉好饮用水管网,以后不用担心干旱没水用的问题。”团林堡村党支书苟大权难掩喜悦说道。
张安银是团林堡村重点扶贫对象,今年75岁的他因生病和年龄原因,重力活干不了,儿子又在外打工,生活艰难。“以前家里生活用水都是靠挑,现在县水务局出资拉了管网,在家门口就可以用水了,水质水量也得到了保障。”“以前灌溉农作物要挑着水走好远,现在不用了,就在土地旁边就可以挑水,真的是省了不少力呀。”张安银说。
白牛厂村:水利进村入户,村民不再“渴”
巧家县新店镇白牛厂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80户贫困户,是县水务局的挂钩帮扶村。原来的生产生活用水非常紧缺,每到干旱的季节,吃水全靠到很远的地方挑,农作物灌溉用水更是困难。2015年到2016年在巧家县水务局的帮扶下,白牛厂村争取到了小农水专项资金7.75万元,为村民拉通管网,村民不再为吃水发愁。
背风村:小水窖支起致富梦
“如今全村的农户基本住上了新房,家家户户饮上安全卫生水,人均收入从原来的1000多元上升到4000元以上。这得益于小水窖的建成。”崇溪镇背风村第一书记介绍说。
崇溪镇背风村地处偏远,水利基础条件差,靠天吃饭,风调雨顺庄稼就丰收,一到天旱季节用水就困难。“我们这地方的村民不求饭饱,只盼水饱。”76岁的村民陈方林说。
为解决该村的用水问题,县水务局技术员通过召开村民群众大会集体讨论,进行水源对比论证后,在背风村共规划建设人饮安全工程10处,涉及符家湾、硝洞等26个自然村,解决470户2800余人饮水难问题。“要让扶贫村有变化,水利工程必须作为重点来抓。”县水务局张顺良如是说。
巧家县水利扶贫成效显著。截至11月底,全县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投资3.8亿元,占市级下达任务的88%,较去年同期增长52%。预计全年完成投资4.3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500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9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0平方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7000人。
风雨兼程扶贫路,一片真情在人间。今天,这场跨越时空的水利扶贫大接力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