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巧家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

 2016-12-19 11:09  来源:

昭通新闻网讯(通讯员 姜连聪 杨庆会)近年来,巧家县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全社会文化自觉意识普遍增强,文化产业投入不断加大,效益显著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按照全省“民族文化强省”的统一部署,巧家县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举措,制定了土地使用政策、财税支持政策、收费政策、优质高效服务政策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增强了文化产业发展各项工作的运行能力。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全面创新管理体制,不断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启动院团改革,推动公司走向市场;开展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推进全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挂牌成立;全面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将县电视台与县政府新闻中心进行了合并,贯彻落实党管媒体的要求。

文化资源调查不断实施。全面组织实施了文化资源普查及特色文化资源调查。截止目前,巧家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0项、特色小吃饮食文化资源8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5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3项、地域特色文化资源4项、巧家农民电影文化资源1项等六大类具有巧家特色的文化资源。

小微文化企业和新兴文化产业项目不断发展。加大了对文化企业的培育和新兴文化产业项目的扶持,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培养特色文化产业人才,推动传统工艺向现代化技术迈进,增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

文学、艺术、影视等创作成果丰硕。健全完善了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民族民间艺术协会机构和运行机制,出版了《巧家》(原名《文话巧家》)13期(含抗震救灾特刊一期),刊发了文字作品260万字左右,书画摄影作品130余件。建立了《巧家》文艺刊物练笔写生的平台,有了文艺家协会的交流渠道,文学、艺术作品创作成果显著,影视作品喜报频传。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起点。建成82户农家文化大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充实,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阵地进一步巩固;对积极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具有一定市场基础和市场演出经验的11支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在剧本创作、舞蹈编排等方面进行了扶持,进一步繁荣了农村文化产业市场,影视剧本创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创作质量不断提升。

全力推介、宣传巧家文化产品。充分利用各类文化产品交易会、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产业项目招商会及文化旅游推介会等有效载体和平台,积极动员组织文化企业和文化生产经营单位参展,推进文化品牌、特色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发展项目的宣传推介和展示;编制了《巧家县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书》、《巧家文化旅游手册》、《巧家县特色文化资源》、《巧家奇石精品集》等书籍和宣传品,拍摄了《金江潮》、《鹤舞金沙 精彩巧家》等专题片,举办巧家风情摄影展和巧家书画作品展等,进一步宣传推介和展示了巧家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提升了巧家文化旅游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据了解,截止2015年末,全县经过注册的确认为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的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共有62家,从业人员400余人,实现文化产业年总产值4160.93万元,实现利润682.77万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加,全县优势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发展;文学作品有400余件,艺术作品有800余件,影视作品有30余部,成立了2家影视创作公司,拍摄出了如《周清顺》、《农民工杨洪祥》、《选择》、《清水鱼塘》、《水恋》等一系列优秀影视文化作品,发挥出了影视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巧家农民电影走进了国内市场。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