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金塘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助农脱贫

 2016-11-07 08:33  来源:

昭通新闻网讯 (通讯员 姜连聪) “今年我家四季一共养了20张蚕,总收入有4万余元。再加上小蚕共育的政策奖励,一年下来我家单养蚕就有5万多元收入。”这是近日金塘镇双河社区村民施汝翠卖完第四季蚕茧后算的一笔经济账。

金塘镇仁和村村民王龙信笑呵呵地告诉笔者:“我家今年养了12张蚕,基本上是我妻子一个人在家养,一年的养蚕收入就有两万多元,比种玉米、稻谷这些农作物划算多了,加之最近几年蚕茧的价格也比较可观,许多农户的观念有了改变,栽桑从‘要我栽’变成了‘我要栽’,现在我们村养蚕户也比较多,大部分人家都是靠养蚕来增收致富。”

据了解,近年来,金塘镇蚕桑发展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大户带动、科技兴桑”的基本思路,以科技创新提升蚕桑产业发展水平为突破口,以产业增效、蚕农增收为目标,始终把蚕桑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蚕桑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的支柱产业之一,蚕桑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为该镇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蚕桑发展良性的运作机制。该镇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产业办、茧站实际抓,村组干部扎实抓的良好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联动机制;建立完善了党委政府的宏观调控,产业办具体实施,茧站具体指导,村组干部参与,广大蚕农实际操作的一体化运行模式。

栽桑实行多规格化栽种。根据地块和群众意愿,有以前推行的“6215”,有密植栽桑的“4215”,有为了方便微耕机耕作的等行移栽,坚持做到“沟边、路边、埂边栽成线,好田好地栽成片,房前屋后建个小桑园”的栽种模式。

坚持桑园套种,增加蚕农收入。该镇推行粮经套种模式4000亩,大春套种红薯、大豆、花生等,小春套种蔬菜、洋芋等冬早熟品种,这既有利于桑园的除草、松土、施肥,又有利于提高蚕农的亩产量,每亩除草增收2000元,合计亩收入达6000元,达到了“两促进,两不误”的生产模式。

坚持科技兴桑,提高养蚕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以镇、村、组、共育室为主体的行政指挥体系及信息服务网络的作用,为蚕农提供技术服务;镇上有蚕业服务中心,各村有一名技术员,整个网络技术员达206人,有力地提高了科技养蚕质量和水平。

坚持政策扶持与自主投资相结合,建立强有力的投入机制。加大对中低产桑园改造的投入,该镇在2014年-2015年两年时间对全镇4000亩中低产桑园进行改造;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农户自己投入一部分建标准化蚕房,近三年来累计新建蚕房410间。通过这些举措,极大地改善了桑园质量和蚕房质量,为下一步的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悉,金塘镇辖6个村和1个社区、103个村民小组6191户17561人。截至目前,蚕桑产业已经覆盖了7个村(社区)、83个村民小组3108户10300人。全镇共有桑园6637亩,今年共计养蚕8800张,产茧约378吨,产值可达1360万元。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