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鲁甸县茨院乡沿闸村“巾帼志愿服务队”:柔情温暖心田

 2018-11-20 16:53  来源:昭通新闻网

通讯员 铁朝勋\文    孔令朵\图

“巾帼志愿服务队”,一个响亮刚劲的名字,隐藏着一群女性柔情似水的情感,她们默默地活跃在村庄,走进田野,走入农民家,帮助无劳力的农户劳动,为留守老人收获庄稼,为困难儿童送去关爱,她们不图回报,她们不要回报,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义务付出,因为他们是“巾帼志愿服务队”。在鲁甸县茨院回族乡,有多支这样的服务队,在该乡人口大村沿闸村,“巾帼志愿服务队”成员多达480人,年纪最大的50岁,最小的19岁,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沿闸村三组村民贾选珍的丈夫几年前离世,小女儿又患有严重的脑积水,不幸遭遇接连降临一个家庭,柔弱的贾选珍挺过来,并坚强地带着女儿生活,然而,在每年的农忙节令里,看到人们在田地里忙碌的身影,贾选珍一个人已经不能完成全部田地的栽种任务,她急得想哭,这时候,沿闸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来了,她们卷起裤脚,掖起袖口,下到贾选珍的田里,不到一天时间,贾选珍所有的田里都载上秧苗。“巾帼志愿服务队”成员不但帮助贾选珍栽秧,也帮助贾选珍种包谷等农作物。

秧苗在成长中,还需要拔野草,薅秧等田间管理。每当这个时节,“巾帼志愿服务队”成员就会准时出现在田间地头,帮助无劳力的困难户锄草、薅秧、施肥等。

65岁的金正文是沿闸村4组村民,三年前他因腿部血栓阻塞被截止,老伴患有冠心病,子女又外出打工,家里的几亩田地全靠“巾帼志愿服务队”的妇女们栽种和管理,收获的时候,“巾帼志愿服务队”又组织成员义务帮助收割。在沿闸村乃至整个茨院乡的农忙季节里,那里有需要帮助的人,那里就有“巾帼志愿服务队”的身影。

“感谢她们,她们帮我栽秧,薅秧,帮我种包谷,割包谷。没有她们的帮助,我肯定种不好,没有收成。”金正文很感激,同样感激“巾帼志愿服务队”的还有贾选珍,她说:“她们对我太好了,不但帮助我劳动,又送油、送米、送垫的盖的给我,我不好意思了,心里面感到愧疚。”

然而,这只是“巾帼志愿服务队”的服务内容之一,在沿闸村的环境卫生整治中,“巾帼志愿服务队”同样肩负着任务,她们不定期打扫路面,清理垃圾,疏通沟渠。“对村民的纠纷和矛盾,我们还组织人员调解。”据沿闸村妇女主任赵泽辉介绍,她们不但帮助协调解决邻里纠纷,还从“巾帼志愿服务队”成员里抽出人员组成文艺宣传队,进村演出,为当地农民带去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同时还向村民宣传讲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让农民及时了解国家的惠农政策。

对一些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巾帼志愿服务队”积极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沿闸村的大学生村官孔令朵是“巾帼志愿服务队”成员之一,在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中,她看到一些儿童家庭困难,便参与联系天津e+公益基金,搭建平台引进助学帮扶资源,在今年春秋两个学期,该基金先后为25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助学金60000余元,并形成长期的“一对一”帮扶模式。

都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不如男;都说女人能顶半边天,在沿闸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的女人们撑起了一片助人为乐的蓝天,蓝天下,她们柔情似钢,承担起劳动的责任;责任的背后,她们的柔情又似春风,温暖了无数个家庭,温暖着无数个心灵。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鲁甸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