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3名扶贫队员扶贫途中车祸重伤:老骥伏枥矢志帮扶 青年壮志砥砺前行

 2018-08-10 20:56  来源:昭通新闻网

有这样一群人,从机关到基层;有这样一群人,从办公大楼到田野乡间;有这样一群人,脚上沾满泥土,心中却满怀真情。正是这群可爱可赞的人,把百姓的幸福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中,为贫困群众脱贫摘帽奔小康,坚持奋战在脱贫攻坚战斗一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一名队员就是一个榜样,一支队伍就是一面旗帜,他们用汗水和生命,诠释着驻村队员帮扶脱贫的庄严使命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

2018年8月7日上午9时许,天空乌云密布、暴雨倾盆,盐津县税务局驻庙坝镇大坝村、黄草社区的3名扶贫工作队员,在赶往庙坝镇开展扶贫工作的途中,不幸发生交通意外事故,3名队员身受重伤,目前正在全力医治中。

不服老的“曾书记”

3名受伤队员中,年级最大的是55岁的老大哥曾勇同志。2015年10月曾勇受原盐津县国家税务局党组的委派到庙坝镇大坝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017年10月因工作需要,他毅然扛起了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这一重责。努力克服年龄偏大、电脑不熟、病痛缠身等诸多困难,积极帮建基层组织,带头落实“五项制度”,定期开展主题党日、党员服务日等活动,突出抓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谋划脱贫思路、推动扶贫政策落实、严格执行队员管理规定、协调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促进党建扶贫双推进。

(曾书记带头走访入户)   

(骑车走访入户)

说起曾书记,村两委干部都竖起大拇指说:老同志不老!当初不懂电脑的他,为了做好示范带头和提高工作效率,为了不因自己电脑知识薄弱而增加其他同志工作负担,曾书记私下里下了不少功夫,从不懂电脑到用手指头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戳,再到现在的流畅打字和熟练运用,让很多同志都由衷佩服。他这种不服老的劲,也给了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莫大的精神鼓舞和动力。

大坝村地势复杂、交通不便,多数村组还是晴通雨阻的泥土路。在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中,为了不受气候限制交通约束,更为了加快工作进度第一时间掌握精准人口信息,曾书记自掏腰包买了一辆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进村入户。刚开始还骑得踉踉跄跄,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一年后,曾书记的摩托车驾驶技术,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如此娴熟的驾车技术后,我们无法估量他曾摔过多少跤、骑过多长路、留下多少伤疤。有次曾书记患严重感冒、牙龈发炎、吃饭困难,村上的干部群众都劝他赶紧去看看,但他没有因此请过一天假,落下一项任务,草草地买了一些消炎药服用后,毅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带头入户走访、摸清村情实际、收集社情民意,对全村贫困户如数家珍,这家有几个人,那家有几人外出务工,哪家还存在什么困难,他都一一记在心里,准确掌握群众所求所需。

大坝村田坝安置点因拆迁修建,与村民之间积累了不少矛盾,群众基础比较薄弱。曾书记为了化解群众的误会和不满,多次带着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到村民家中召开院坝会、板凳会,不厌其烦讲解政策措施、耐心细致倾听群众心声、千方百计解决困难问题。在大家的努力下,村民的疑虑打消了、群众的观念改变了、干群的关系紧密了,形成了干部带头加油干、群众齐心动力足的良好局面。曾书记常常跟队员们说:“盐津脱贫摘帽已经到了冲刺和攻坚拔寨的关键期,群众都把希望放在了我们身上,我们一定要对得起群众这份信任,尽最大努力与他们一起攻坚克难,不让任何一名群众在我们这里掉队。”

8月7日交通意外发生后,曾书记醒来的第一句话是:“我的电脑还在车里你们赶紧去找回,里面有很重要的扶贫资料千万不能遗失。”在场的每名人员见状都无不为之动容,感动落泪。

外地来的“自家人”

今年刚满26岁的张金玲同志,是2016年10月考入原盐津县国家税务局的四川绵阳小伙子,也是家里的独生子。2017年7月作为优秀年轻干部派驻到大坝村担任扶贫工作队员。因为年纪小,大家都叫他小张。

(张金玲熬夜工作)

村两委眼中的小张:肯干!是敬业奉献的朴实小伙。业务能力、责任心强,负责的工作总是加班加点按时按质完成,从不推脱抱怨,饿了一碗泡面,渴了一杯凉水,困了一把冷水脸,一直坚守在扶贫工作中默默奉献。

(为群众宣讲易地搬迁政策)

群众口中的小张:实在!虽然平时不善言辞,但与群众打起交道来也是毫不含糊。但凡群众有事找到他,他都尽心尽力帮助解决。作为农村出身的孩子,他深知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不易,驻村的首要目标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走出贫困窘境,踏上幸福小康之道。他所帮扶的田中社贫困户邓大奎,房屋需要实施农危改进行修缮。由于该户全户外出,小张担心群众错过优惠政策,便想方设法通过亲朋好友进行联系,动员邓大奎回家建房。邓大奎于今年5月底到家,但遇上汛期,要赶在7月前修缮完工,运材料、找施工队等都存在困难,站在破陋的屋前愁眉不展。小张看出了邓大奎的担忧,鼓励他说:“没事,有我在,我们一起干!”便立即组织村民搭手帮忙,联系建材运输车辆和施工队,亲自搬砖刷墙忙前忙后。1个多月时间,邓大奎家危房变新房。邓大奎感恩的说道:“我现在的房子修好了,多亏了小张尽心尽力的帮助。他虽然是个外地人,却把我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他就是我们的自家人。”

闲不住的“当兵汉”

欧勇同志是当兵14年的转业安置军人,2017年10月派到大坝村任工作队员,2018年3月到转派黄草社区。驻村工作期间,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勤奋好学、用心用情开展帮扶。

(左起第一为欧勇正在拌水泥)

他总是闲不住,哪里都有他的身影。刚到村上,恰逢社区为了给农户创建更好的文明生活环境,正在自建文化舞台,他全程主动参与,带头铲沙子、拌水泥、铺地面。别人背一包水泥、他背两包。别人搬10块砖头,他要多搬一半。双手打起老茧、磨出血泡,从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今年4月,欧勇与社区班子成员一起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栽种辣椒,顶着烈日栽苗、打药、拔草,没有落下任何一个环节。下乡走访时,遇到贫困户下山卖鸡蛋,他主动上前询问购买,拿回村上却经常是打坏了一大半。大家都笑他:专做亏本买卖。他笑着说“哪里亏了,其实赚大了。”群众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不经意间欧勇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只要他入户遍访,附近的小孩都会上前来围着他转,听他讲当兵的故事,亲切的称他“兵哥哥”。

(欧勇正在维修车辆)

一次,活麻社贫困户宋祖群因病去世,社区两委准备了两袋大米前去慰问。但宋祖群家住在距离村主干道6公里外的山区,欧勇得知后主动开车和社区班子成员一同前往。由于路况不好,半路车子就坏了,他二话不说爬进车肚子下进行维修,全身沾满了汗水和泥土。他说:“群众家中有事,两袋大米对他们来说也许解决不了什么实际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村上的干部去了,群众就找到了主心骨,找到了党组织,心里就有了依托和温暖。”村民有时打趣他:“欧同志,哪里都能看见你,你真是闲不住。”他却乐呵呵的说:“咱当兵的人就是一块砖,群众哪里需要哪里搬。”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道路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手更高的山。正是有着像曾书记、小张、欧勇他们这些“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千千万万扶贫工作队员,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用汗水和鲜血彰显着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坚定信心。

让我们共同祈祷和祝愿此刻躺在病床上的曾勇、张金玲、欧勇同志早日康复。让我们紧紧围绕在县委县政府周围,按照“打牢一个基础,用好四把钥匙,措施到村到户再到人,责任见人见事见成效,实现十个全覆盖,推进四个专项行动”脱贫攻坚思路,全县上下干群同心、攻坚拔寨,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冲刺全面夺取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审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标签 >> 要闻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