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鱼米之乡”的贡米田里,大家在欢乐声中种下了幸福苗

 2018-05-25 15:20  来源:微昭阳

太阳出来喜洋洋,苏家院田畴正农忙。苏家院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当地木瓜林村所产的大米在清嘉庆年间被皇帝定为贡米,农耕文化积淀深厚。5月24日上午,在苏家院镇双河村迟家营自然村,以“田野插遍幸福苗  木瓜林贡米香喷喷”为主题的2018年昭阳区苏家院镇第三届插秧比赛拉开帷幕。区政协主席陈光萍出席活动并讲话,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沈洋宣布比赛开始。副区长、苏家院镇党委书记张兴出席活动。

开幕式上,陈光萍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更要留得住乡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农耕文化,插秧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农耕劳动,是千百年来不可磨灭的传统农耕文化,希望参赛队伍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陈光萍致辞

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沈洋宣布苏家院镇第三届插秧比赛开始。

插秧比赛

来自苏家院镇各村的13支参赛队伍展开了劳动技能大比拼,他们10个人1组,主持人一声开始,比赛队员们刷一下弯腰,手里的秧苗以看得见的速度不断减少,他们迅速插完一排,提起比尺往后一插,转眼间,秧田里的秧苗纵横交错、排列整齐,一塘浑水开始充满勃勃生机。13支队伍你追我赶,秧田边上的拉拉队不断为比赛队员加油呐喊,在一片擂鼓声中,木瓜林队率先完成了比赛。
鼓声助阵,士气不减观看的群

迤那队参赛队员陶永焕说:“我们今天在木瓜林参加插秧比赛,我们非常高兴,非常荣幸。实在太高兴了,虽然累一点,但是这让我们回到了从前那个栽秧队的气氛,我希望我们苏家院镇的老百姓和各位姐妹们都能来参加,来体会这种插秧的辛苦。都欢迎大家一起来参加,来感受,这种快乐的日子。只有政府给我们的帮助,我们才能享受到这种快乐的生活,幸福的阳光。

拔河比赛

插秧比赛刚刚结束,牵动人心的拔河比赛正式开始,13支插秧队伍开始了另一轮角逐,在另一块宽阔的秧田里,队员们拉好架势,尽可能的站稳脚跟,随着裁判一声哨响,参赛队员们就卯足劲拽着绳子往后拉,气氛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潮。经过淘汰赛、循环赛、半决赛和决赛,迆那队获得了拔河比赛冠军。

包粽子比赛

据了解,今年已是苏家院镇举行的第三届插秧节了,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苏家院镇的木瓜林稻米的品牌影响力。

苏家院镇人大主席杨太云说:“苏家院镇举行插秧比赛已经连续三届了,之所以搞插秧比赛,我们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农耕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继承和发扬下去。第二是提升苏家院镇的品牌影响力。我们举行插秧比赛的这个地方叫木瓜林,在清朝时候,木瓜林这块田里面生产出来的大米,是专门进贡给皇宫里面皇帝吃的,所以木瓜林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自从开展栽秧比赛以来,苏家院的知名度和产业的影响力,在社会上得到越来越大的提升。通过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广木瓜林贡米的品牌,同时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吹响号角,把我们苏家院的产业做得更好,更强,更精。

插秧比赛邀请了省、市驻昭阳区相关媒体记者,希望通过他们的视角来讲述当地农耕文化故事,更好的宣传当地产业建设和乡村旅游。

昭通日报社总编室主任刘建忠感慨:“我是第一次参加苏家院乡举办的插秧比赛,今天看了插秧比赛的现场,感受非常深,场面也比较火爆。我觉得这种活动很有意义,我想作为一个记者,通过自己的镜头,可以更好的把苏家院的农耕文化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来这里游玩,搞好乡村旅游。

精彩生动的插秧比赛吸引了周边群众和游客的关注。

游客告诉记者,他是云南白虎山传媒公司的,受乡政府的邀请,过来参加这次的活动。过来看见插秧比赛和拔河比赛,感到非常的新奇。他决定明年还要来,还要把他的队伍带来给大家当拉拉队。

比赛结束后,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沈洋、副区长、苏家院镇党委书记张兴、苏家院镇镇长张刚柱、区文体局局长李战分别为插秧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获得队伍颁发了奖状。迤那小学的学生插秧队表演了《春种秋收》舞台剧,鹤舞高原艺术团的演员们为当地父老乡亲献上《盛世欢歌》《成都》《太阳出来喜洋洋》等节目,活动在一片欢歌笑语中结束。(文图 | 邓龙启 王定波 刘跃武 范应灿

审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标签 >> 要闻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