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大冲安置点群众的幸福生活

 2018-03-05 16:18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新闻网讯(通讯员 简聪  凌操  文/图)

余家大冲自然村包含联合村13、14村民小组,共有84户、3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287人,贫困发生率93.18%。条件性贫困与素质性贫困并存,区域性贫困与群体性贫困交织。

余家大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7年2月启动建设,总投资2259.76万元,修建房屋101套11864平方米,目前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搬迁入住。在政府的引导下,采取村民自治,发展产业带动,正在开启幸福新生活。

走进余家大冲安置点,一排排整齐的院落映入眼帘,这个从“余家大冲”搬来的“安置小区”,现在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思源馨居,年前搬入思源新居的群众,也在自己的新家过了第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

思源馨居小区内,处处张灯结彩,一幅祥和喜庆的景象,彰显春节祥和幸福的氛围,群众惬意的生活让人羡慕。年轻人带着孩子三五成群在门口晒太阳、玩手机自拍、网络聊天,一阵阵欢快的笑声传遍整个思源馨居。

记者来到李世翠的新家,李世翠家里干净整洁,沙发、电视机、电烤火炉等家具一应俱全,厨房、卫生间窗明几净,跟城里高楼大厦里的生活没有太大差别。杨登仙说,她家原来住在联合村13社的,也就是余家大冲。现在搬出来了,她们感到非常幸福,做梦到都想从大山里搬出来,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了,她们非常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以后,她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殷实的生活。 

李世翠说:“她们从修好就搬下来了,很开心了,比以前在那个大山里,人的心态啊,气质啊,各种各样跟以前都不一样了,总觉得自己都改变了,生活比以前要好多了!上街呀,买个什么东西,孩子上学好了几百倍了,以前早上小孩子读书的时候,还没有天亮就要起床,慢慢的打着电筒走着来,下一步就是心里想着搬到这里来条件也好点了,好好的苦一下,别人再跟自己改变,自己也要想着苦了改变一下。”

杨登仙也是从余家大冲搬来的群众,她说她们搬来的比较早,在小区房建好的时候就搬来了,她们搬的非常急切,全家人内心充满期待,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老家原来的生活,李世翠说,他丈夫家六弟兄,结婚分家的时候两兄弟分一间房,一家住前半截,一家住后半截,非常狭窄。加之地面非常潮湿,又没有打水泥地皮,下雨的时候,屋里会踩起泥浆来,居住条件非常差。她说能搬下来,像做梦一样,刚搬来的时候,感觉还有点不踏实,搬来快半年了,她们才觉得这是真的,终于梦想成真了。今年在新房内过了第一个春节,满满的全是幸福感。

杨登仙说:“老家他家(丈夫家)是哥六个,两家人才一间房子,过年回来大家在一间房子里也比较挤,搬下来每家有一间房子,各人在自己家里过年也好的多了,比在上面(余家大冲)好几倍了,搬下来条件不管什么都好了,环境也好,什么都比上面好,上面路也不通,下点雨就下不来赶集,在这里好多了,什么都近,过了春节都是要打工,在这里坐着不行。”

现年45岁的张国巧,之前一直在浙江温州打工,由于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只能帮人洗完和打扫卫生。今年从温州回来过春节,谈起原来在余家大冲居住的生活,张国巧说,那样的生活,想起来就头皮麻。原来孩子小,水不通,路不通,背着孩子去担水,来回要一个多小时,高一脚低一脚,到家都洒了一半。原来路不通,要到洒渔街上买点东西,走来来回,一天的时间就没了。现在路通了,水通了,生活非常方便。这种如梦如幻的生活,想起来就让她们觉得兴奋不已。

张国巧说:“原来路也不通,电也不通,这几年才给路修通电通,一点毛毛路,现在上去都是坑坑洼洼的,还在是瓦房,我家的房子有点沁水,地上也没有打水泥地皮,这些水进去像田里一样,感谢政府,坐在这里赶集也方便,原来早上出门,月亮上多高还回不到家,反正来这里上街也近了。”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致富才有出路。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打算,幸福馨居的群众都充满向往。她们说,春节后能外出的,她们都要外出打工,不能外出的,也要在周围找点事做,不能全部靠着政府,政府帮她们搬出来圆来安居梦,未来的幸福生活她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

审核:   责任编辑:高飞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高飞
标签 >> 民生 现场 记录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