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3 10:33 来源:昭通新闻网


AI技术滥用博眼球、低俗表演赚打赏、微短剧传递扭曲价值观……在短视频平台的流量赛道上,部分创作者为抢占“C位”无所不用其极。“流量至上”冲破价值底线,这种失序的狂欢,正侵蚀着网络空间的精神土壤。
流量本是一个中性词,是衡量内容价值的“晴雨表”。然而,当创作者把流量当作唯一目标时,价值底线便成了可以随意拉伸的“橡皮筋”。
短视频用户覆盖老、中、青各年龄段,对青少年影响尤为深远。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长期接触低俗内容,容易混淆是非,误将“博出位”等同于“有本事”,把“没底线”看作“真性情”。而中老年群体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可能被虚假内容误导,甚至陷入诈骗陷阱。若“劣币驱逐良币”之风蔓延,优质内容的生存空间将不断被挤压,网络环境也将沦为低俗秀场,最终损害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
整治乱象,必须拧紧“三方阀门”。创作者作为“第一责任人”,应清醒认识到:流量有边界,创作有底线。必须摒弃靠博眼球换流量的短视行为,以正能量、高质量的内容赢得认可,这才是获取流量的长久之道。平台不能做“甩手掌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把审核关,完善内容筛选机制,对低俗内容坚持“零容忍”,运用技术手段筑牢“防火墙”,让无底线内容无处遁形。监管部门则需强化“硬约束”,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广大干部应主动向群众讲清低俗内容混淆是非、败坏风气的危害,引导公众提高辨别能力,凝聚抵制低俗的社会共识,让所谓的“流量狂欢”在规则与道德的框架内运行。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流量更不能成为脱缰的野马。唯有创作者守住初心、平台压实责任、监管精准发力,才能推动短视频行业告别低俗内卷,回归“内容为王”的本质,让网络空间真正清朗起来,成为滋养人心、培育正气的精神家园。
通讯员:赵 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