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盐津绿美公路绘就交旅融合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11-18 08:48  来源:昭通新闻网

从秦代五尺道上的马蹄声声,到今日渝昆高铁的呼啸穿行,在盐津这座“一线县城”的土地上,交通始终是承载历史、驱动发展的核心脉络。随着云南省“绿美交通”三年行动的纵深推进,昭通公路局盐津公路分局主动担当、精准发力,以“一线交通”为杠杆,撬动产业振兴、交旅融合与民生改善,绘就了一幅多彩盐津的发展新图景。

豆沙镇是盐津交通文明的生动缩影,至今完整保留着“五道并行”的独特景观——千年古驿道、关河水道、内昆铁路、G247国道和水麻高速公路,5种交通形态跨越千年时空在此交会,见证着盐津从“古道驿站”向“交通枢纽”的华丽转身。这一独特交通禀赋,不仅是盐津历史的鲜活印记,也是“一线交通”建设的现实样本。

昭通公路局盐津公路分局聚焦S303(牛街—柿子)公路绿美廊道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公路绿化、路域环境整治与设施完善。通过种植“一品红”等观赏植物,既实现固土护坡,又提升景观品质;通过清理边沟、平整路面,彻底破解“晴通雨阻”的困境。如今,这条高颜值的绿美公路,将盐津乌鸡、肉牛、竹笋三大富民产业的种养基地与加工园区紧密串联,推动乡村产业从“单打独斗”向“规模化、品牌化”转型。“以前路不好,山货出不去;现在路修好了,新鲜产品可以直接发往市场,收入翻了几番!”庙坝镇村民肖从英的感慨,正是绿美公路建设成效的真实写照。便捷的交通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还吸引外地客商纷至沓来,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一线交通”的提质升级,也为交旅融合注入了蓬勃活力。盐津公路分局秉持“路景相融、史今交响”的理念,以S303公路为轴,打造出一条承载千年记忆的生态文化廊道。“古道新韵”段以文化展板再现从五尺道到高铁的交通演变;“匠心坚守”段以“铁轨+公路”元素塑造景观,致敬建设者;“峡谷绿廊”段则通过彩色路面与观景台,让行车本身成为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依托这条廊道,盐津整合豆沙古镇的历史底蕴、乡村田园风光与绿美公路生态景观,推出“一日游”“周末游”精品线路,吸引大量游客走进乡村。沿线村庄借助“一线交通”带来的流量,发展农家乐、民宿,推出乌鸡汤、竹笋宴等特色美食,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乡村旅游收入实现持续增长。

“我们推进绿美公路建设,旨在助力乡村振兴与交旅融合,着力营造‘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美好体验。目前,已完成国道G247线25公里、省道S303线33公里的绿美公路建设任务。”昭通公路局盐津公路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昭通公路局盐津公路分局按照“优质工程、优质服务、绿色人文”的总体思路,结合盐津地域特色,在国道G247线豆沙关段以“脚踏五尺道,一目三千年”为主题,打造了豆沙关历史人文绿美公路;在省道S303线则以“多彩盐津,一线县城”为主题,打造了S303绿美公路。

如今的盐津,由昭通公路局盐津公路分局牵头建设的绿美公路蜿蜒于山间谷地,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形成“公路绿、村庄美”的良性循环。昭通公路局盐津公路分局联合地方政府常态化开展“护绿爱路”主题活动,让绿美理念深入人心,在全县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村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和美乡村画面,已成为盐津大地的寻常风景。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昭通公路局盐津公路分局将持续深化绿美公路建设,推进公路绿化提质、设施完善与文旅融合的深度发展,让“一线交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交旅融合的“新载体”,在蜿蜒的交通廊道上,续写盐津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壮丽篇章。


通讯员:刘芳 张拯平 田入尹  文/图

一审:罗 丹  一校:刘 芳  二审:聂学虎
二校:马 鹏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罗 丹  一校:刘 芳  二审:聂学虎
二校:马 鹏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