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巧家县:番茄丰收映红村民致富路

 2025-11-12 16:21  来源:云南网

初冬时节,昭通市巧家县炉房社区瓦窑河畔,52栋塑料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番茄植株茁壮生长,茂密的枝叶间挂满了圆润饱满的果实。红绿相间的色彩格外醒目,部分果实泛起诱人的红晕,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果香。村民们穿梭在田垄间,熟练地采摘着成熟的番茄,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大棚外,错落有致的箩筐整齐摆放,等待着承载这份丰收的甜蜜。村民们将采摘的番茄放入筐中,同时进行分拣、称重、记录、装车等工序。一筐筐新鲜欲滴的番茄即将发往各地市场,将炉房丰收喜悦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这片硕果累累的土地,曾经种植着皇竹草(一种牛羊饲草),面对土地利用低效的现状,炉房社区解家村村民朱加刚深感惋惜。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他发现优质番茄深受消费者青睐,毅然向村集体经济公司租用了52栋大棚,在今年4月对土地进行翻耕,6月种下了番茄幼苗。从土地清理、施肥整地,到选苗定植、日常管护,朱加刚全程参与、每个环节都不放过。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培育,番茄在9月进入丰收采摘期,采摘期将持续到12月底,预计亩产达10吨左右。

“大棚番茄种植,可以避免害虫的入侵,进而避免使用农药,确保采收的每一颗番茄都是绿色健康的。”谈起种植经验,朱加刚如数家珍。他坚持科学种植,及时修剪侧枝,保留主枝和2-3个侧枝,确保通风透光;定期摘除底部老叶,有效防控病虫害。“这些细节做到位了,番茄才能长得好、味道正。”他自信的笑容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这份用心换来了番茄的优良品质,也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目前,朱加刚种植的番茄供不应求。“自从9月中旬番茄成熟,每天都有收购商直接到地里看货,看中了当场就称重收购。”除了上门收购外,他还定期将番茄运往昭通市区、曲靖会泽、红河泸西等批发市场。收购价格从每公斤4元上涨到5元,目前已销售20余吨,收益可观。

朱加刚表示,瓦窑河畔大棚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棚内配备的喷灌设施为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规模化种植的首茬番茄试种成功,不仅实现了个人增收,也为周边乡亲探索出了一条新的种植路子。

正在大棚采摘的何桥委欣喜地说:“从栽苗开始就在这里帮忙,栽苗时每小时15元,采摘每天100元。我家就在旁边的瓦窑社,既能挣钱又能顾家。”

依托独特的高原气候和地理条件,炉房乡炉房社区已形成草莓、番茄、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体系。朱加刚的番茄种植尝试,让“低效棚”变身“致富棚”,为片区特色种植开辟了新路径。红火的“棚下经济”,为炉房的乡村振兴画卷增添了绚丽色彩。


来源:云南网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童博谣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童博谣
标签 >> 巧家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