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2 09:54 来源:临沧新闻网



中国每三杯普洱茶中
就有一杯来自临沧
每五杯红茶
也有一杯源自这里
茶
是临沧最响亮的符号
也是临沧生态连接古今的绿色血脉

从澜沧江畔的千年古茶树,到香飘世界的滇红之乡,这片坐落于澜沧江中域,被北回归线穿境而过,被公认为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世界大叶种茶发源地的土地,承载着数千年的种茶、制茶历史。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临沧市不仅在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上位居全省前列,更以其独特的自然禀赋与深厚的人文积淀,孕育出一系列名扬四海的茶中瑰宝,书写着一部绵延千年的茶乡传奇。

品临沧茶,邂逅历史、邂逅人文
——千年文脉:从古茶树到国礼茶的文化传承
在临沧,茶不仅是一种作物,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茶叶的历史,既是一部农耕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文化交流与技艺传承的史诗。
如果说史籍文献为我们勾勒出茶叶演进的脉络,那么考古发现则以其无声的实物,为我们揭开了茶叶起源的神秘面纱。在云贵川等地的古代遗址中,茶籽化石、古茶树遗存、历代茶具以及含有茶叶残留物的器物,无一不在诉说着茶叶与人类文明交织的悠久故事。

在临沧市,茶的记忆尤为鲜活而深沉。澜沧江以西,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那株3200岁的古茶树,至今枝繁叶茂,被誉为“锦绣茶尊”,不仅是世界上已发现最古老、最粗壮的栽培型古茶树,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认定为最大的古茶树(栽培型),更以其千年常青葱葱繁茂的枝叶,向世人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而同在地处澜沧江以西的云县漫湾镇白莺山村,180余万株野生与人工栽培型古茶树绵延成海,构成了一座活态的“世界大叶种茶基因库”和“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于宁静中蕴藏着茶叶多样性的宝贵遗产。它们不仅是植物的奇迹,更是茶文明源头的实证。

茶马古道的回响,仍在临沧的山间“回荡”,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沿茶马古道踏入顺宁府(今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品饮当地太平茶、玉皇阁茶与太华茶后,在《徐霞客游记》中留下“……宿于高枧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的记载,记录了茶的香醇,也印证了临沧作为茶马古道重要启程点的历史角色,成为临沧茶史的重要注脚。至今,凤庆县鲁史古镇、云县茂兰镇等地残存的古道遗迹,仍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马帮驮茶、联通内外贸易的峥嵘岁月。

“抗战烽火,爱国茶诞生。”滇红的诞生,让临沧茶肩负起家国使命。1938年,中国茶叶公司派遣郑鹤春与冯绍裘两位先生深入云南考察,在顺宁筹建顺宁实验茶厂,并成功创制出第一批16.7吨的工夫红茶。这批茶经香港销往英国伦敦,其卓越的品质立刻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赞誉,“滇红茶”由此横空出世,闪耀世界茶坛。在抗日战争时期,它为国家换取了宝贵的外汇与战略物资。新中国成立后,它更成长为中国茶叶出口的支柱,滇红茶曾创造了“1吨滇红茶换10吨钢铁”的辉煌,为国家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名茶出世,享誉世界。”滇红茶的辉煌,不仅在于市场的成功,更在于其承载的国家礼誉。1958年,凤庆茶厂以本地大叶种茶精制而成的超级工夫红茶,在伦敦市场创下拍卖佳绩,荣获国际殊荣。凤庆茶厂在坚守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不断引入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出如“经典58”“中国红”等系列滇红礼茶。这些茶品外形紧结乌润,金毫显露,冲泡后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和甘爽,叶底红匀鲜活,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1958年,滇红茶被国务院指定为外事礼茶,奠定了其“国礼”的崇高地位。1986年,“滇红”特级工夫茶作为国礼由时任云南省省长和志强赠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凤庆县也因此被誉为“世界滇红之乡”。
进入新世纪,滇红茶的国礼角色延续不衰:2010年,滇红集团生产的“中国红”“早春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赠予斯里兰卡总统与总理;2014年,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中国红”红茶再次作为国礼,赠予来访的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2022年,滇红茶制作技艺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系列高光时刻,无疑确立了临沧茶作为“国礼临茶”的非凡地位与文化象征。

品临沧茶,品味生态、品味自然
——天赋之境:解密千年茶乡的自然密码
“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拥有了最好的金山银山。”在临沧,每一片茶叶都诉说着生态保护的故事,每一座茶山都见证着绿色发展的奇迹。
临沧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天然基因库,拥有80多万亩野生茶树群落、24.6万亩百年以上栽培古茶园。临沧有古濮人3200多年前种植遗存的世界最粗最古老的栽培古茶树——凤庆锦绣茶尊。有云南大叶种茶发祥地——双江冰岛古茶园,有完整记录茶树从野生、半野生到栽培驯化全过程,被誉为“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的云县白莺山古茶园……

著名气候学家吕炯称“临沧是世界少有的生物优生地带”,当代茶圣吴觉农提出“在临沧建立世界第一流大茶园”的建议,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则高度评价为:“世界最好的茶叶在中国,中国最好的茶叶在云南,云南最好的茶叶在临沧”。临沧作为世界茶树重要起源中心和世界茶文化重要发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
临沧之所以能孕育出品质超群的茶叶,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密不可分。临沧地处北纬23°05′至25°03′之间,北回归线贯穿境内,赋予了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热量。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环抱滋养,形成了独特的水文环境和流域小气候条件。这里年平均气温为18.8℃,年降水量充沛,介于920毫米至1750毫米之间,真正呈现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因而享有“恒春之都”的美誉。全市高达57.83%的森林覆盖率,不仅涵养了水源、净化了空气,更构建了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生态系统,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自然乐园。

从历久弥新生机盎然的千年古茶树,到徐霞客笔下赞誉的太华茶,再到扬名国际的滇红、冰岛、昔归,历史与现实共同印证:临沧这片土地,是上天赐予的产茶圣地。
临沧茶茶多酚含量34.7%、咖啡碱4.9%、氨基酸2.4%、水浸出物49.8%,是“茶之精华素”。以临沧生态茶为原料制作的普洱茶、滇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等产品,蕰韵出千变万化的香气、层次丰富的口感,“冰岛茶”“昔归茶”被誉为普洱茶金字塔尖。

冰岛茶产自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冰岛村,其古茶园位于勐库镇北部邦骂大雪山山麓。冰岛茶外形肥硕显毫,香气浓郁,花香显著,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厚,回甘迅速持久。
通常有“高山云雾出好茶”之说,意指高海拔山区云雾缭绕,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积累和芳香物质的形成。然而,临沧茶区的奇妙之处在于,其对“好茶”的定义超越了海拔的单一限制。在临翔区邦东乡昔归村忙麓山,核心茶区海拔仅在730至970米之间,却孕育着树龄为数百年的古茶树。这里出产的昔归茶,以其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高扬、滋味鲜爽甘醇、喉韵深沉、茶气饱满、回甘生津迅速而持久等特点,跻身临沧顶级名茶之列,与临沧市名山名茶之首的冰岛茶并驾齐驱。打破了好茶“唯高海拔论”的常规认知,展现了临沧微域气候与土壤条件的复杂性和优越性,证明了即使是相对较低的河谷海拔,只要风土条件匹配,只要自然条件适宜,同样能创造出卓越的茶品。
白莺山作为临沧古茶树的又一瑰宝,茶区总面积达5.6万亩,拥有野生型、栽培型和过渡型古茶树总数超180万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二嘎子茶王树龄已达2800年。这些古茶树见证了茶叶从野生到半野生,再到人工栽培的完整历史变迁,因此白莺山也被誉为“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

品临沧茶,分享幸福、分享未来
——光明远景:千年茶乡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数千年来,种茶、制茶、饮茶已深深融入临沧人民的血脉与日常生活。时至今日,茶叶产业依然是临沧市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临沧茶产业实现了稳步增长。2024年全市茶园面积达209.3万亩,茶叶年产量达到18.05万吨,涉茶农户33.6万户、133.6万人,户均种植6.2亩、人均1.6亩。其中,有机认证茶园52.23万亩、绿色认证茶园91.14万亩、雨林认证茶园4.5万亩,绿色有机认证面积占比达68.4%,居全国前列。产量持续增加。毛茶产量18.05万吨,同比增长4.28%;精制茶产量12.15万吨,精制率67.82%。其中,普洱茶7.76万吨、滇红茶2.74万吨、绿茶1.36万吨,形成“普洱为主、红茶引领、多品类协同”的产品结构。产业综合产值353.59亿元,其中一产83.35亿元、二产139.12亿元、三产131.1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成功培育了冰岛、昔归、忙肺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茶叶品牌。

然而,在亮眼的数据与知名品牌背后,临沧市的茶产业也面临着深层次的挑战与转型压力。长期以来,临沧市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优质原料供应基地”的角色,其茶叶常作为其他知名品牌的拼配原料,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挖掘不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模式导致临沧市茶产业整体经济效益未能完全释放,品牌自主影响力与其资源禀赋尚不匹配,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也未能充分转化为市场号召力和产业附加值。

面对机遇与挑战,临沧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响应国家“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战略导向,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明确了清晰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30年,全市茶叶产量提升至20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
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临沧市推出了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措施:
聚焦主体培育:重点扶持一批骨干茶叶企业,支持其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优质原料基地,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与质量安全管控水平。
强化市场开拓:鼓励和支持企业构建多元化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临沧茶”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驱动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水平,推动茶叶生产从传统经验向现代科技转型。
深化产业融合:大力挖掘和弘扬临沧茶文化,推动茶产业与旅游、康养、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茶园生态旅游、茶文化体验、茶主题休闲等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积极吸引外部资本、技术和人才参与临沧茶产业的深度开发,补足产业链短板,强化薄弱环节,推动产业集群化、现代化发展。
这些举措,是临沧市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行动。目的在于通过全产业链的深度开发,实现从“茶叶”到“茶业”的跨越,最终带动临沧茶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021年10月,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联盟共有成员单位123个。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凤庆县构建起“中心统筹—企业转型—站点联动—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的五维发展生态。
自2023年8月,官方直播平台“中国双江冰岛茶荟”开播以来,平台销售额超1.15亿元,实现纳税600余万元。双江县以“三茶统筹”为引领,打造了一个集权威性、质量保证、示范引领和富农惠农于一体的官方直播平台——“中国双江冰岛茶荟”,构建起“直播引流+品牌增值+利益共享”产业新生态,推动茶企和茶农共建产业链、共固利益链,引领双江茶产业拥抱数字经济,开辟数智化转型升级发展新赛道。

双江县茶叶检测品荐溯源中心通过建立科学、公正的评审体系,努力为云南输出的茶叶贴上“品质可靠、溯源清晰”的标签,推动了全省茶叶资源输出“有序化”和“优质化”。
临沧着力塑造“临沧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了“天下茶尊”“天下茶仓”等公共品牌,注册凤庆滇红茶等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勐库大叶种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中茶、天福等众多茶企入驻临沧,农夫山泉、娃哈哈、八马茶业大量采购临沧茶。

从千年古茶树的苍劲挺拔,到茶马古道的驼铃回响;从滇红茶作为国礼闪耀世界,到今日冰岛、昔归等名茶声名远播,再到“中国双江冰岛茶荟”直播间的火爆销量,以及双江县茶叶检测品荐溯源中心成立,临沧茶的崛起之路,是一条融合了自然馈赠、历史积淀、技艺传承与时代创新的探索之路。临沧茶产业正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书写着从传统农业到现代产业的华丽蜕变,“国礼临茶”的金字招牌必将被擦拭得更加明亮。随着临沧市对茶产业发展的持续深耕与战略擘画,这片承载着千年文明的绿叶,正以科技为翼、创新为帆,在全球茶业版图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贡献独特的临沧韵味与力量。
(融媒体记者 魏江跃 )
来源:临沧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