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 15:32 来源:昭通新闻网


自“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以来,昭通市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强市战略,紧扣财政职能定位,以“资金保障+政策供给”双轮驱动,从预算规划、拨付提效、政策创新、绩效管控、服务优化五大维度精准发力,构建全链条财政支持体系,为计划落地注入“真金白银”与“暖心服务”,助推全市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预算保障“强基固本”,厚植人才发展“资金池”。坚持“人才投入是最具战略性的投入”理念,将“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列为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一方面,精准测算需求。主动对接组织、人社等部门,全面摸排人才“引、育、留、用”各环节资金缺口,确保预算覆盖培养补贴、平台建设、生活保障等全场景;另一方面,建立增长机制。明确人才专项资金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原则,市级年度人才资金从2021年的2000万元增至3000万元(增幅50%),“十四五”累计投入人才资金1.4亿元,为教育、医疗、科技等重点领域人才工程提供稳定“粮草”。
拨付流程“提速增效”,畅通政策落地“快车道”。聚焦人才关切的“资金到位慢”痛点,市财政局打通“最后一公里”。一是开通绿色通道,对安家补助、科研启动金等人才项目资金实行“优先审批、即到即办”,确保待遇及时兑现,提升人才归属感;二是强化库款调度,动态监测资金需求,优先调配库款保障支付,杜绝因资金问题阻滞计划推进,为人才在昭发展吃下“定心丸”。
政策工具“撬动赋能”,激活资源整合“乘数效应”。在直接投入基础上,创新运用财政杠杆放大效能。一方面,深化财金联动,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向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倾斜资源,缓解融资难题;另一方面,探索基金运作,研究设立人才创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推动“引进一名人才、带动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的链式反应。“十四五”期间,“归雁兴昭”行动成效显著,回引昭通籍人才5500余名,落地项目376个,引入资金6.2亿元,带动就业近2.5万人,实现了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
绩效管理“严字当头”,拧紧资金使用“效益阀”。树牢“花钱必问效”理念,构建全流程绩效管理体系。一是目标前置。资金下达同步明确高层次人才引进数、科技成果转化率等量化指标,确保“按效定投”;二是动态监控。对资金使用全程跟踪,通过信息化手段预警沉淀或挪用风险,保障资金规范安全;三是结果挂钩。将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直接关联,倒逼资金配置优化,持续提升使用效益。
服务环境“提质升温”,当好人才安居“贴心人”。聚焦人才“关键小事”,协同部门优化服务细节。一方面,落实政策红利,不折不扣执行个人所得税减免、科研经费自主权等政策,激发创新活力;另一方面,简化办事流程,推行科研报销“无纸化”“容缺办”,为人才潜心研究、专注创业营造宽松便捷环境,让人才从“受益者”变为“建设者”。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下一步,昭通市财政局将持续强化“人才优先”导向,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在资金保障上“提精度”、政策供给上“增力度”、服务体验上“升温度”,全力推动“兴昭人才支持计划”走深走实,助力昭通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昭通市财政局 谭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