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民族团结 | 乌蒙山下石榴红 三江水畔一家亲——盐津县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绘就民族团结画卷侧记

 2025-11-10 09:53  来源:昭通新闻网

盐津县地处滇川交界的乌蒙山脉深处,山高谷深,洛泽河、白水江、关河相汇成滔滔北流的横江,在水富境内汇入金沙江。这里群山巍峨,不仅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还聚居着汉、彝、苗等30余个民族30余万人口,民族团结“基因密码”代代相传。近年来,盐津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注重实践成效,通过有形之举、有感之事与有效之策,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绘就了一幅各族儿女手足情深、守望相助、共同奋进的民族团结画卷。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让民族团结“看得见、摸得着”。走进盐津,民族团结的元素随处可见,氛围浓厚。近年来,盐津县注重挖掘和梳理本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遗址遗迹和人文故事,加强对古文物、古镇、古道、古渡口等遗址遗迹的保护性修复和活化利用。在县城及各乡镇(街道)精心打造了一批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街区、广场和展馆。这些场所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讲述盐津民族团结故事、增进“五个认同”的重要阵地。

聚焦民生冷暖,让民族团结“可感知、有温度”。盐津县将民族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大力改善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一条条硬化路通村到组,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安全饮水、稳定供电、通信网络实现全域覆盖。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盐津县通过实施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既保留了民族文化的“魂”,又提升了人居环境的“颜”,更激发了产业发展的“力”。滩头乡生基村、兴隆乡大坪村等苗族聚居村寨已实现道路硬化全覆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坚实基础,还为共同富裕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此同时,盐津县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推广“网格化+民族团结”模式,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妥善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健全制度机制,让民族团结“根基牢、成果实”。盐津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同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民族团结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不断丰富创建形式,提升创建实效。通过选树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浓厚氛围。

盐津县不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持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盐津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凝聚起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津实践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通讯员:彭恒强 文/图

一审:李丽娟  一校:彭恒强  二审:童博谣
二校:王文富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李丽娟  一校:彭恒强  二审:童博谣
二校:王文富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盐津 民族团结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