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理论|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三重价值探析

 2025-11-05 09:40  来源:昭通新闻网

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优良传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更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关键保障。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对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加强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破解历史周期率难题、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关键环节。党的执政根基在于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支持。作风是党群关系的“晴雨表”,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中逐步确立的。从延安整风运动破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建设始终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核心展开。这既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石,也为破解历史周期率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作风建设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执政党的蜕化变质往往是从思想懈怠与作风不正开始的。当前,“四风”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且呈现隐形变异、花样翻新之势;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外部风险挑战日益增多。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才能将人民群众的拥护转化为长期执政的政治优势,为党和国家事业稳步前行注入不竭动力。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风建设既是连接党与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也是将民生愿景转化为现实的关键保障。首先,从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角度看,作风建设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行动指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多元化与动态性,既包含物质生活的富裕,也涵盖精神生活的富足;既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也期待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优良作风能促使党员干部摆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效防范腐败风险,从而营造风清气正、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优良作风能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精准把握不同群众的需求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有利于避免民生工作陷入“大水漫灌”式的形式主义,确保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温度。

其次,从民生保障的落实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有时出现落实偏差、利益冲突等问题,其原因是部分党员干部存在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等不良作风,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党中央通过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作风顽疾,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增强了其责任与担当,有力维护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总之,优良作风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建设美好生活,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本质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下,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根本保证。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首先,优良作风是党的“生命线”,既保证了全党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护航国家治理始终不偏离正确方向。其次,面对当前基层治理中的困境以及各类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党员干部的作风与能力直接关系到能否突破治理瓶颈、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进而深刻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际成效。通过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能够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精准落地。

总之,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唯有大力弘扬优良作风,才能实现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频共振,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云南扎西干部学院 马 蝶

一审:张广玉  一校:马 蝶  二审:单 娟
二校:王文富  三审:聂学虎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张广玉  一校:马 蝶  二审:单 娟
二校:王文富  三审:聂学虎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