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中国红+马帮游”“民谣酒吧+花灯剧”,昭通古城国庆首日人气爆棚

 2025-10-02 17:15  来源:昭通新闻网

10月1日,昭通古城被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装点得暖意融融,“中国红”与青砖黛瓦相映成趣。随着《遇见昭通之古城风云》沉浸式巡游的马蹄声在抚镇门响起,这座融合清代建筑与法式风情的古城正式拉开国庆假期的序幕,首日便迎来客流高峰。

正午时分,古城核心区已人头攒动。云兴街、陡街等历史街巷的石板路上,游客摩肩接踵,来自四川、贵州及云南各地的车辆在周边停车场排起长队,古城区住宿点早在前一日便宣告客满。“提前三天订的民宿,就想来感受茶马古道的烟火气。”成都游客黄维举着手机记录街景,镜头里非遗剪纸摊位前围满了体验的孩子。据黄维介绍,他们当天中午12点抵达古城后,花了近半个小时辗转3个停车场才顺利停车。

10月1日下午1点,抚镇门广场迎来当日活动高潮。身着清末民初服饰的“王家商帮”列队而出,“大掌柜”手持马鞭走在前方,数十名“伙计”牵着挂货囊的马匹、推着独轮车紧随其后,清脆的驼铃声穿透人群。巡游队伍沿云兴街行至箭道广场时,“士兵”们手持长矛操练的呐喊声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挑水巷里“卖糖人”“卖包子”的吆喝声更让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10月1日下午3时,昭通古城内红旗飘扬、锣鼓喧天,为期8天的“庆国庆 迎中秋”群众文艺展演正式拉开帷幕。《祖国万岁》《一束光》《苹果红了》等19个涵盖舞蹈、独唱、合唱、情景剧、武术表演的节目轮番登场,演员们身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观众们或举着手机记录瞬间,或跟着旋律轻声合唱,台上台下同频共振,用歌声与舞蹈勾勒出一幅“双节”同庆的最美家国图景,为昭通黄金周注入浓厚文化气息。

街巷间的美食市集与特色场所同样火爆。毛货街的臭豆腐摊位挑水巷的蒸肉摊位排起长队,“马思烧烤”等老字号的昭通小肉串更是供不应求,炭火烤制的牛里脊串裹挟着秘制酱料的香味弥漫整条街巷。迟家大院门前的“谭家小吃店”全天顾客盈门,单日收入超过平时一周营收。

在陕西会馆,非遗传承人金丽的剪纸公益课堂座无虚席,游客们跟着学习剪裁带有昭通元素的图案;迟家大院里,银器锻造体验区的叮当声不绝于耳,家长带着孩子亲手捶打银饰,感受传统工艺的温度。

晚上,位于古城深处的李氏支祠内,庭院花灯剧《柯四先生》的演出票早已售罄,150个座位座无虚席。当婉转的花灯唱腔响起,扮演柯四的演员李磊以风趣幽默的演绎,将这位昭通“民间智者”戳破贪官、惩治豪强的故事娓娓道来,爆笑桥段引得全场掌声雷动,曲终时演员与观众齐唱《桃花朵朵开》的场景,成为不少游客的“国庆文化记忆点”。

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内几家特色酒吧也早早迎来客流,李氏支祠内木质吧台前坐满了歇脚的游客,驻唱歌手弹唱着民谣,酒杯碰撞声与轻声交谈声交织,为古城增添了几分现代休闲气息。

据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古城建设工作指挥部初步统计,10月1日当天接待游客量达3万多人,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六成。为保障游览秩序,古城部分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志愿者在辕门口广场等节点提供引导服务,确保客流有序流动。

从白日里马蹄声脆的马帮巡游,到夜幕下流光溢彩的灯光璀璨,昭通古城以文化底蕴为笔、市井烟火为墨,为这个国庆假期写下了热闹而厚重的开篇注脚。

据最新统计,国庆假日1—2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达56.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5.08亿元;文旅市场展现强劲复苏态势。全市收费景区共接待游客1.22万人次,门票收入36.65万元;所有A级景区接待量再创新高,共吸引游客12.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178.38万元,同比增幅分别达32.40% 和34.38% ,彰显出昭通文旅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持续增强。


记者:李明坤 陈忠华 聂孝美 文/图

一审:陈忠华  一校:李明坤  二审:杨超烨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陈忠华  一校:李明坤  二审:杨超烨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节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