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30 09:58金秋时节,大关县的群山里弥漫着丰收的喜悦。10万亩方竹正迎来最佳采笋期,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林间,收获着今年来自山林的“第三笔可观进账”。
在天星镇鱼孔村的博轩农场,300多亩方竹基地里,一根根青褐色的笋尖从土里冒出来,像是在和农户们赴一场丰收之约。
天刚蒙蒙亮,村民们便背着特制的背袋钻进竹林。“咔嚓、咔嚓……”清脆的掰笋声此起彼伏,手指翻飞间,一根根鲜嫩的方竹笋便装满了袋子。午饭后,村民们又忙着剥笋,如今很多人家用上了剥笋机,效率大大提高。下午四点左右,带着剥好的竹笋到收购点售卖,一天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现钱拿到手,村民们喜笑颜开,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欢喜。
春采筇竹笋、夏割黄柏皮、秋收方竹笋、冬售筇竹竿。这季秋笋,正是大关农民“四季致富曲”里动听的第三乐章。
“这方竹笋,是我们今年从山里拿到的第三笔收入!”农场主严忠兴的话语里满是自豪。作为当地竹产业的“领头人”,他流转了400多亩林地和山地,不仅种着方竹、筇竹,还在林间科学套种黄柏等中药材,让这片山林一年四季都能“生金”。
“今年光靠这些,收入就有10万元左右。”严忠兴算起账来格外开心,他指着远处的竹林说,目前能采笋的面积有30多亩,每天有5个工人采笋,一天就能收1000斤到2000斤,今年方竹笋总产量预计能达10吨。再过三年,所有流转的林地都能大面积投产,到时候一年收入至少能有五六十万元。
严忠兴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致富,更带动了周边乡亲一起增收。村民唐龙元就在他的农场里务工,“平时在这儿割割草、采采笋,不用出远门,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一年能挣一万多元!”家门口务工,既挣钱又顾家,唐龙元很满足。
不只是在农场务工的村民有收获,自家有竹林的农户更是喜上眉梢。鱼孔村海子村民小组的常开洪,家里种了几十亩方竹,如今已逐步投产。“今年方竹笋长得特别好,我和老伴两个人一天能采200多斤,这一季,光卖竹笋就能挣18000元!”想到以后每年都能有这样的好收成,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常开洪眼里满是期待。
一个个农场、一户户农家的丰收景象,汇聚成大关县竹产业蓬勃发展的壮阔图景。
如今,大关县竹林总面积已达116万余亩,其中筇竹102万亩、方竹11万余亩,“竹药混交”模式下套种的黄柏达到44万亩。从产业链延伸到主体培育,当地已培育笋竹加工企业21家、涉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3个、家庭农场及合作社82个,还有390户种植大户扎根山林。2025年上半年,已投产的53万亩筇竹林产出春笋4.54万吨;下半年,近10万亩投产方竹林预计能产鲜笋1.4万吨以上,加上4.8亿根筇竹竹材储量,全年竹产业综合产值有望突破30亿元。
大关的山林用四季不断的绿色红利,让越来越多的农户鼓了腰包,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通讯员:杨全伟 武琛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