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25-09-29 08:39近年来,昭通市巧家县迎难而上,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就业帮扶”的减贫之路。
巧家县马树镇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构建“产业+就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起做强“马铃薯、草莓、生猪”三大主导产业联动“食用菌、中药材”两大特色产业的“3+2”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延伸与岗位拓展。
在马树镇草莓种植基地内,一垄垄草莓苗整齐排列,生机盎然,马树社区秃头箐村民小组的耿明翠正穿梭于草莓垄之间。“我家种了玉米和洋芋,农活忙得差不多了,就来草莓地里打个零工。”她说,“一天能挣100多元,虽然不算多,但能贴补家用。”
近年来,马树镇引进20余家经营主体,流转土地1.9万亩发展草莓种植,不仅打造“育苗-种植-采摘-仓储-销售”完整产业链,更带动9000余人次就近就业,年务工收入超2亿元。
“我在草莓车间里从事打包工作,每年平均能有3万元至4万元的收入,生活有了保障。”马树镇马树社区苗子箐空心沟小组村民朱永爱说。
工人在草莓车间劳作(资料图)。
马树镇马铃薯产业同样焕发新活力。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2个马铃薯深加工车间的建成,让马铃薯从传统农作物变身高附加值产品。据了解,仅马铃薯产业一项,每年就带动马树镇6000余名群众务工,务工收入超1.2亿元。
马树镇生猪养殖产业则通过“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吸纳300余人稳定就业,年人均务工收入超3.5万元。
土豆米生产线(资料图)。
巧家县将马树镇的经验推广复制,立足各乡(镇、街道)资源优势,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炉房乡依托草莓产业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当地群众务工并发放劳务报酬;蒙姑镇借助东西部协作发展热区水果产业,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综合体,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同时,巧家县立足“两江一山”丰富的风能、光能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引进企业投资21.74亿元建成洗羊塘、赖石山等6个集中式风电项目,总装机27.3万千瓦,增加群众流转土地收益3819.2万元,又带来628万元务工收入。
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巧家县引进企业,投资34.76亿元,建成集中式光伏项目6个,装机64万千瓦,增加群众务工收入1.04亿元、流转土地收益1.03亿元。2024年,整合衔接资金1.41亿元,在学校、医院、村委会等闲置公共建筑屋顶试点建设分布式光伏,预计装机容量可达4万千瓦,实现年收益2000万元,并协调对接金融机构开展农户“光伏贷”业务,支持群众利用闲置屋顶,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发展分布式光伏,将阳光资源转化为家庭能源和收入来源。
光伏板一排排整齐地铺设山间(资料图)。
为了让更多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巧家县打出“组合拳”:创新“村集体+劳务队”模式,让本地劳动力有组织参与项目建设;推进“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出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10条措施,成立公共创业服务中心,落实“1131”就业帮扶服务措施和离岗返乡人员帮扶应急机制;搭建就业平台,通过新媒体发布招工通告、开展直播带岗,定期与企业沟通用工需求;开展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开设叉车、电工、缝纫工等多个工种课程,提升群众就业竞争力。
据了解,2024年,巧家县通过各类产业带动,实现县内转移就业8.05万人。全县规划建设的“一园三片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中,马树镇所在的高原特色农业种植加工园区吸引200余家经营主体入驻,吸纳带动就业规模可达1.6万。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