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六强逐鹿低碳赛道 科技赋能多元未来 第八届“赢在昭通”绿色低碳赛道绿之梦想照进现实

 2025-09-28 16:56  来源:昭通新闻网

9月27日晚,由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昭通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昭通分公司协办的第八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场——“绿色低碳”赛道圆满举行。六组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从田间地头的智慧施肥到工业烟囱的碳排治理,从照亮乡村的太阳能路灯到突破芯片封锁的国之重器,从守护高原精灵的AI卫士到攀爬于钢铁巨兽间的机器人“清道夫”,用智慧与汗水共同描绘出一幅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生动图景,让整个赛场洋溢着绿色创新的澎湃脉动。

首位登场的1号选手马旭带来“沃土生金”项目,通过使用全水溶、高效益的专利肥料,为土地精准注入“营养液”,不仅提升了苹果的香甜度,也使马铃薯更加硕大。该项目以“科技+服务”的双轮驱动,让绿色科技在泥土中生根发芽。

随后,2号选手李沁铭聚焦于宏观的碳排放挑战,提出“藻基封碳”这一富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案。该项目融合基因编辑、智能反应器与资源循环技术,构建起三位一体的碳转化体系,使原本排放至大气的二氧化碳,经微藻光合作用转化为生物柴油、功能性饲料和有机肥,实现从温室气体到资源的华丽转身。

李沁铭在赛后表示:“非常荣幸获得一等奖,这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双碳目标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的创业初心。我们不仅捕捉二氧化碳,更赋予它新的生命,构建循环经济的新范式。我们相信,废气也能成为‘城市矿产’。”

3号选手马顺治以“点亮低碳之路”项目,将目光投向民生基础设施——路灯。他采用更环保、节能、长寿的锂电池太阳能路灯替代传统铅酸电池路灯,充分利用昭通丰富的光伏资源,并结合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形成的资金回流,构建出可持续的绿色改造模式。

面对我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卡脖子”难题,4号选手陆鼎带领团队聚焦于后摩尔时代关键材料——二维材料二硫化钼。其“芯维纪元”项目成功突破了高质量、低成本制备2-6英寸二硫化钼晶圆的技术瓶颈。基于该材料制备的芯片,功耗较传统硅基芯片降低90%,性能却实现翻倍提升,展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攻坚“硬科技”的决心与实力。

5号选手刘怡臣将人工智能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构建出“高质量数据集+AI训练+智能平台”一体化解决方案,为自然保护区装配“生态智慧大脑”,实现栖息地评估、威胁预警与保护策略生成的智能化,有效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最后亮相的6号选手李佳旋带来“磁吸附工业机器人全场景运维生态”。其研发的机器人如“钢铁侠”般灵活,可牢牢吸附于能源化工设施、风力发电机、船舶等重大设施的垂直壁面甚至顶部,替代人工完成检测、清洗、除锈等高危低效作业,是智能化推动工业绿色安全发展的典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孟晓杰评价道:“选手们在创新性、技术性和应用性方面都令人印象深刻。以五号项目为例,黑颈鹤作为昭通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重要生态代表性。将AI技术系统应用于其保护工作中,必将对黑颈鹤的未来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本场赛事呈现的六个项目,覆盖农业、能源、生态保护、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绿色低碳赛道的广阔前景与多元形态。这不仅是一场创新力量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曲关于责任、智慧与未来的青春赞歌。绿色低碳的赛道已经铺就,更多的精彩,正等待每一位追光者与同行者共同书写。

第八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开赛以来,通过联合腾讯、搜狐、今日头条等52家主流媒体平台全方位推广宣传,依托互联网快报、器材云端、昭通发布融媒体矩阵等21家视频直播平台同步直播,截至当晚赛事结束,大赛全网累计关注量突破3600万人次。


记者: 马娟 杨金飞 图/文

一审:苏 燕  一校:马 娟  二审:何田田
二校:彭晓雨  三审:陈允琪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苏 燕  一校:马 娟  二审:何田田
二校:彭晓雨  三审:陈允琪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