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27 11:40李清富
农历七月初七,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被视为中国的情人节。如今,人们会用各种方式庆祝这个浪漫的日子。然而,对于节日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很多人却知之甚少。
中华传统节日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传承着民族的精神与情感。从春节的龙腾狮舞,到端午节的粽叶飘香,再到中秋节的明月寄情,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韵味,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春节舞龙灯
喜庆迎新年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舞龙灯则是其中的一项民俗活动。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着祥瑞与力量。每逢新春佳节,街头巷尾锣鼓喧天,舞龙队伍翻腾跳跃,龙身随着鼓点起伏摆动,宛如真龙降临人间。人们相信,舞龙能驱邪避灾,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午吃粽子
缅怀屈子情
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飘散着粽叶的清香。相传,吃粽子这一习俗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投江后,百姓将糯米包裹在箬叶中投入江中,以防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如今,粽子不仅是节令美食,还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北方人偏爱甜粽,南方人则喜咸粽,风味各异,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赛龙舟、挂艾草、佩戴香囊等习俗,也让端午节成为一场多彩的文化盛宴。
中秋赏明月
团圆寄相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家人围坐,品月饼、赏明月,共话团圆。月饼形如满月,象征着阖家团聚、幸福美满。古人常借明月寄托思念,苏轼笔下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尽了中秋的浪漫情怀。此外,各地还有燃灯、拜月、猜灯谜等习俗,让这个节日充满诗情画意。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是时间的刻度,还是情感的纽带。无论是春节的龙灯、端午节的粽子,还是中秋节的明月,都在诉说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铭记、对亲情的珍视。让我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用心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让这些珍贵的传统代代相传,永续芬芳。
(作者系威信县旧城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