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新时代“昭通印象”风尚人物㉖|夫妻共用一对肾 风雨同舟一生情——记取肾救妻的“中国好人”周庆和

 2025-09-20 10:39  来源:昭通新闻网


妻子确诊肾衰竭晚期,周庆和不离不弃,一边担负家庭重担,一边四处寻医,在万分之一的概率下配型成功并捐肾救妻。康复后夫妻返乡直播,帮助乡亲销售农特产品,将小爱延伸为大爱。周庆和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称号,荣登2023年“中国好人榜”。

在滇东北大药山下的金沙江畔,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丈夫、父亲,他用血肉相连的担当书写爱情传奇,以质朴无华的善举传递人间温情。他是昭通市巧家县东坪镇新街社区的居民周庆和,一位在命运风暴中勇挑重任,将担当升华为大爱的新时代风尚标杆。

相识相爱 艰苦岁月的无声坚守

1982年出生于农村的周庆和,早年间就以稚嫩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1998年赴四川西昌打工时,他曾挑砂灰、扛水泥,在汗水中打磨坚韧品格。1999年与朱荣芬相识,相似的成长经历让两颗心紧紧相依。2004年成婚以来,夫妻俩从建筑工地辛勤打拼,到学校门口诚信经营小吃店,再到县城开童装店稳步发展,始终秉持“童叟无欺”的信条,用双手构筑起幸福和睦的三口之家。这些平凡岁月的艰苦奋斗历程,不仅见证了平凡夫妻的相濡以沫,更孕育了周庆和“重情重义、踏实肯干”的人生底色。

生死抉择 万分之一的生命馈赠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5月,妻子朱荣芬被确诊为肾衰竭晚期。面对突如其来的病魔,周庆和一边安慰妻子,鼓励她积极接受治疗,一边拼命工作以维持家庭开支和治疗费用。随着病情恶化,朱荣芬的双肾功能急剧衰退,每周需接受3次透析。医生建议,要彻底康复需进行肾移植。

为挽救妻子,周庆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取肾救妻‌!朱荣芬的第一反应是坚决反对,她不愿拖累丈夫,更不愿拖垮这个家。但周庆和坚定地说:‌我有两个肾,若能换你安康,一切都值得。‌

2021年10月,在丈夫的再三坚持下,夫妻俩前往医院进行配型。经历漫长的等待后,这对夫妻竟奇迹般地配型成功——概率仅万分之一。2022年3月7日,这场充满挚爱与期盼的‌生命接力‌在四川华西医院展开。手术前,女儿发来的短信:‌爸爸,你是我们家最伟大的人。让这位硬汉瞬间泪湿衣襟。

术后,朱荣芬突遭严重排异反应,命悬一线。周庆和日夜守候在病床前,紧握妻子的手反复低语:‌咱们一起挺过去。‌3月8日二次手术后,奇迹终于降临——排异反应逐渐消退,妻子的生命之花重焕生机。

这场与死神的博弈,不仅是医学奇迹的见证,更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在生死考验中的永恒绽放。

大爱延伸 百万粉丝的善美传递

‌劫后余生的夫妻俩,选择以阳光心态拥抱新生。回到三餐四季的市井生活后,周庆和为妻子注册了抖音、快手账号,取名“夫妻共用一对肾”,记录治病历程。没想到这份真实的生命叙事竟吸引了100多万粉丝关注。面对网友的捐款,他们婉言谢绝:“大家的心意我们领了,但想把这份爱传递给更需要的人。”

此后,他们在医院里悄悄为困难病友垫付餐费,为初诊患者引路;返乡后,又化身“家乡代言人”,利用短视频平台推介巧家小碗红糖、核桃、花椒等农特产品。2023年以来,经他们之手销售的小碗红糖达20余吨,各类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20万元。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被爱照耀的人,终会成为光”的生命哲学。

荣誉加身 平凡英雄的精神坐标

周庆和的感人事迹在线上线下传为佳话,先后荣获“昭通好人”“云南好人”“2023年中国好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殊荣。但在乡亲们眼中,他始终是那个扛过水泥、捐过肾,却从不拿荣誉说事的老周。当被问及是否后悔时,他朴实地说:“如果再有一次选择,我依然会这样做。”这句朴实的话语,既是对爱情的忠贞礼赞,更是对责任二字的深刻诠释。

从取肾救妻到助农增收,周庆和用最朴素的行动证明:真正的风尚,是困境中握紧的双手,是苦难中绽放的力量,是将个人命运与他人福祉相连的生命自觉。他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小家的温暖,更照亮了社会的文明星空,让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耀眼光芒。


记者:杨 杰 通讯员:刘巧燕  文/图

片头片尾合成:邬翔

一审:单 娟  一校:杨 杰  二审:聂学虎
二校:胡远松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单 娟  一校:杨 杰  二审:聂学虎
二校:胡远松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