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16 09:17罗兴均自1993年参军入伍,到如今扎根基层30载,他始终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退役不褪色”的誓言。30年来,他累计献血58次,献血总量达23200毫升,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浙江省无偿献血之治办工作人员江杯奖”等多项荣誉。不仅如此,他还长期帮扶困难群众,用无私大爱温暖人心。
30年来,罗兴均始终初心不改,默默地帮助着有需要的人,用真诚把爱心播撒在家乡故土,用自己滚烫的“热血”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本色和担当。
一腔热血,延续生命之火
1993年,罗兴均参军赴西藏林芝戍边。军旅生涯让他深刻体会到战友情深与互助精神。1994年1月24日晚,部队在夜间训练归途中遭遇重大交通事故。一名战友因失血过多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休克濒危。医院血库告急,罗兴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抽我的!”血液一滴滴流入战友体内,最终助其转危为安。从那一刻起,他坚定了无偿献血的信念。
2004年5月,在浙江嘉兴务工的罗兴均得知一起重大车祸急需用血,他立即动员家属和11名工友赶往血站,共同献血3600毫升。当得知伤员全部得救,他们欣慰地笑了。罗兴均常说:“血液可以再生,生命不可重来。能帮助别人,心里就暖。”
30年来,无论身在何处,只要社会有需要,他就主动伸出胳膊。至今,他仍保持着锻炼身体的习惯,确保自己身体健康、血液合格。“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把献血这件事情坚持下去”,这是他朴素而坚定的承诺。
扶贫助学,点亮希望之灯
罗兴均在两碗镇成凤村村委会工作的时候,正好是精准扶贫的关键阶段。面对村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困难,他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
2017年8月,村里有一个女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家里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还有个正在上小学的弟弟,家庭十分困难。该小女孩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准备放弃学业外出务工,罗兴均在外打工多年,深知打工之路的艰辛,更为她对学习的渴望和内心的不甘深深动容。罗兴均立马把该小女孩的情况反映到了村委会,为她家申请到最低生活保障,帮助和动员其父母外出务工,并和村委会的其他同志共同捐献爱心为她凑齐了学费,及时解决了女孩的生活、学习困难,又减轻了她的后顾之忧。
3年后,该女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云南警官学院,圆了大学梦。在高中和大学期间,罗兴均总是不时地资助女孩生活费,每逢假期都会邀请女孩到家里来吃饭,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勉励她克服眼前的困难,好好读书,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罗兴均每一次无私地付出,都是对梦想的呵护,是希望的种子。
真情帮扶,温暖苦难之心
罗兴均的爱心并不止步于献血和助学。成凤村关田村民小组住着一个命运多舛的年轻人李某,在他8岁那年其父亲因肺癌去世,李某的母亲随后改嫁,在上四年级的时候他又突发一场疾病,经医院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软骨病。
面对种种打击,李某并没有气馁,而是发奋读书,于2014年到水富县城读高中,在此李某与罗兴均的儿子相识。罗兴均通过儿子得知此情况后,叮嘱罗鸿要与李某和睦相处,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照顾,帮他顺利完成学业。
通过努力,李某考取了云南工商学院,但到大二时已完全没有自主行动能力,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到家后,李某日常生活的大小事情都已不能自理。罗兴均常去李某家帮忙打扫卫生、送饭,在李某病重时联系医生上门为其诊治,并嘱咐他“有需要随时打电话给我”。
面对罗兴均的无私付出,李某已把罗兴均当作最亲的人,每次见到罗兴均去他家都会露出笑容。
罗兴均常说:“花要叶扶,人要人帮。付出越真诚,收获越丰盛。”30年来,罗兴均默默帮助无数困难群众,用真情播撒爱心,用热血诠释担当。2011年、2015年、2020年,罗兴均获浙江省和国家级无偿献血多项大奖。荣誉背后,是他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奉献。
罗兴均始终牢记军人使命,把奉献当作人生信条。除了献血与扶贫,他还积极参与社区法治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在基层岗位上继续发热发光。
记者:彭晓雨 通讯员 刘建 文/图
片头片尾合成: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