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10 22:49在学前教育领域,男幼师始终是一道“稀缺风景线”——他们以独特的视角与力量,为幼儿园注入不一样的活力。在我市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进程中,昭通市实验幼儿园男幼师李智仁已用七年的坚守,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用“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初心,将专业与热爱融入每一个细节,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不可替代的“启蒙者”。
“刚说要当幼师时,身边有人问‘小伙子怎么去哄小孩,’但我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不同性别角色的陪伴——比如教他们跑跳时的力量感,讲民族故事时的文化感。”李智仁的选择,始于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更源于对“用专业守护童真”的笃定。从华中师大毕业至今,今年28岁的他,始终记得“学前教育是生命最初的启蒙”这句话,而这份初心,也成了他打磨教学、服务孩子的核心动力。
“幼儿园老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像家人一样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这是李智仁对幼教工作的理解,也恰是他作为男教师的优势所在。每天清晨7点半,他便早早到园,检查教室安全、准备餐具,随后笑着在门口迎接孩子,用轻松的聊天驱散他们的入园焦虑;傍晚,他会耐心等待最后一个孩子被接走,细致整理观察记录、打扫教室。
在日常相处中,他既有男性的沉稳,又不失细腻。点心时间,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分餐具,看着孩子主动给挑食的小伙伴递水果并轻声鼓励,他会及时肯定这份善意;午睡后,他会带着精力充沛的孩子做趣味体能游戏,用有力的臂膀托举他们完成“小挑战”。这种“亦师亦友”的陪伴,让孩子们既感受到安全感,又能在轻松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
作为科班出身的教师,李智仁将专业能力融入教学,更善于结合男教师的动手优势与活力,设计出深受孩子喜爱的课程。他始终遵循“贴合年龄特点、激发动手兴趣”的原则,针对小班孩子设计感官体验活动,为大班孩子增加探索任务。
“春天花园”活动便是典型案例。他先带孩子们走进园区,观察发芽的植物,触摸叶片、闻花香,感受自然的变化;回到教室后,又指导孩子们用黏土、彩纸创作自己的“小花园”;最后鼓励他们分享作品,描述花草的颜色与形状。整个过程中,他用生动的讲解引导孩子观察,用灵活的示范教他们动手,让孩子在玩中学会观察与表达。此外,他还凭借出色的动手能力,多次在园所“自制玩教具”评比中斩获一等奖,这些充满巧思的教具,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面对幼儿间的矛盾、特殊孩子的成长困扰,李智仁展现出超越年龄的耐心与智慧,这也成为他作为男教师的鲜明特质——既不回避问题,又能以理性且温和的方式引导孩子成长。
遇到孩子争抢玩具,他不会直接批评,而是先等孩子情绪平静,再让他们分别说出想法,引导彼此理解。一次,两个孩子为积木争执,他笑着提议“一起搭个更大的城堡”,最终让孩子在合作中化解矛盾。面对内向孤僻的孩子,他更有“慢功夫”:曾有小男孩刚入园时躲在角落不说话,李智仁每天陪他读绘本,鼓励他分享故事,还让他当“绘本小老师”。半年后,男孩不仅主动参与游戏,还敢在集体中举手发言。
“幼儿园教师这份职业,是每天都充满细碎辛苦,但也藏着无数小温暖的‘幸福事业’。”李智仁用这句话总结自己的工作。而这些“小温暖”,往往来自孩子们纯粹的回馈,教师节时,孩子送他一幅亲手画的“向日葵”,说“老师像太阳一样照亮我们”;其他孩子围过来,有的拥抱,有的唱歌,还把小饼干塞进他手里。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为满足。
5年幼教生涯,李智仁不仅陪伴孩子成长,自己也在蜕变,从性子急躁变得耐心沉稳,从容易焦虑变得乐观豁达。他说,孩子们对小事的热情感染了自己,让他学会享受生活中的小美好。如今,他依然怀揣初心,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自然教育空间,让孩子亲近自然;也希望能通过更多专业培训,提升自己引导特殊需求孩子的能力,继续以“阳光男老师”的身份,为孩子们的童年添上温暖的色彩。
记者:聂孝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