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5-08-12 10:00“叮铃铃……”清晨6时,李丹的闹钟准时响起。她立即起床洗漱,准备上学,随之起床的还有她的妈妈陈宗琴。
盛夏的镇雄,天亮得更早一些。阳光穿过云层,洒在芒部中学的校园里,青春气息和书香扑面而来。6时30分,李丹准时到校上课,妈妈陈宗琴则骑着电动车回到3公里外的老家,忙着收拾家务、喂猪、做饭;11时,她带着做好的饭菜赶回出租屋,等待中午放学的女儿回家吃饭。利用女儿午休的时间,她又赶往芒部中学食堂上班,直到18时30分下班。对于她来说,下班后的固定行程就是在校门口等女儿放学,接她回家。
10年来,女儿的学习节奏就是这位陪读妈妈的生活节奏。
陈宗琴和丈夫原本在浙江的工地打工,虽然工作辛苦,但收入可观。2014年,为了陪伴3个孩子读书,夫妻俩决定一人留在浙江打工,一人回家陪读。“当年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我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在外务工时,因文化水平低吃了太多苦的她,不希望自己的遗憾在孩子身上重现。
“人生的起点从读书开始。现在吃不了学习的苦,将来就得吃生活的苦。”她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她从不给孩子设限,只希望孩子们能多读点书,以后的生活可以轻松一点。
如今,小女儿李丹在芒部中学读高二。陈宗琴将房子租在距离学校约100米的地方,步行两分钟即可到校。走进她们18平方米的出租屋,可见李丹的书桌上摆放着2025年春季学期因成绩进步获得的奖状,衣架上挂着草莓熊等玩偶,床头的闹钟格外醒目,两间卧室都收拾得干净整洁。看着女儿的成绩一点点进步,陈宗琴感到十分开心,她也尽可能地为女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时常带她吃喜欢的美食,买她喜欢的玩偶。
当记者问她“你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时,她笑着说:“没什么兴趣爱好。”照料老人、照顾孩子、上班,这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出租屋、老家、食堂,这三点一线勾勒出她生活的轨迹。
作为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女儿也会和她分享学校的趣事和自己的心事。“我要考云南师范大学!”成为一名教师是李丹学习的动力。“学校老师认真负责,有问题会及时和我沟通。她也不用我操心,做事都有计划。”乖巧懂事、自律自强的女儿让陈宗琴感到很欣慰。
一年后,李丹将参加高考,而陈宗琴也将结束陪读生活。她计划出去打工,既为两个儿子攒钱成家,也为女儿赚取上学费用。她憧憬着女儿大学毕业后,站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模样。
采访手记:18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虽然设施简单,但打扫得干干净净。陈宗琴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只为让女儿安心学习。10年来,孩子的学习节奏就是她的生活节奏。她从未将自己的遗憾和牺牲作为压力强加给女儿,只是单纯地希望女儿通过读书,将来能过得轻松些。当她说出“要继续打工为两个儿子攒钱成家”时,我深刻体会到了父母为儿女操劳的辛酸。“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在陪读妈妈陈宗琴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这份无私、伟大的爱,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