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5-08-07 14:00编者按:奋斗书写华章,实干成就梦想。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推进“五大强市”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呈现良好态势。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展现昭通今年以来的工作成效,坚定广大干部群众乘势而上、再创佳绩的信心决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昭通发展新局面,本报即日起,开设《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昭通实践》栏目,推出系列报道。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今年以来,昭通市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聚焦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深入开展“局长主任坐诊接诉”活动,大抓招商引资、大抓市场主体、大抓项目建设、大抓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五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全力推进“五大强市”建设,全市呈现出经济稳健、产业转型、城乡融合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站在永善县伍寨彝族苗族乡白云村大陷塘的山包上,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草场松林边,推土机、挖掘机往来穿梭,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这里是华润电力永善白云光伏发电项目变电站施工现场,也是记者6月下旬在永善县采访时看到的场景。截至6月底,云南省“十四五”重点新能源项目——总装机30万千瓦的永善松林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至此,永善县已投产风电、光伏项目共6个,总装机突破100万千瓦,达109.55万千瓦。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增长引擎。今年1月3日召开的市委五届九次全会上,市委书记苏永忠在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壮大产业规模,坚决打好经济转型升级这场硬仗”,加快构建“五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半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强市”“能源强市”建设,加快推进电、烟、煤“老三样”转型步伐,开辟了硅、铝、磷“新三样”工业经济新赛道,以“旗滨+新安+旭合”为代表的绿色硅制造业、以“云铝海鑫+上海友升”为代表的铝材精深加工产业、以“中晟+盈和+品鑫”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一条条生产线运转有序,一只只机械臂不停地抓取光伏玻璃和相关配件、组件并将它们送上生产线,每一道工序都行云流水……今年1月8日,昭通市委、市政府与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决定在云南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3.5亿元,建设一条产能2.5吉瓦、年产值15亿元、年纳税5000万元的高效全自动化光伏组件(太阳能板)生产线。3月底,昭通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产,至6月底实现产值5000万元。
今年以来,昭通产业成形起势,全市产业投资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占比首次突破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1.64亿元,同比增长5.5%;利税总额98.5亿元,同比增长12.1%;利润总额47.67亿元,同比增长13.3%;产销率达97.6%。
宽阔的加工车间里,自动化设备整齐排列,工人们各司其职:有的操作开平机处理门框料,有的在轰鸣声中切割铝材,有的专注焊接门框,有的正在组装门扇……这里是镇雄县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内的云南罗旺斯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围绕打造“中国西南五金之城”的目标,镇雄县规划布局了“3+2”五金产业组团,协议引资13.5亿元,招引16家企业入驻,培育出了更多“家门口”的产业。
傍晚的望海楼公园,夕阳为湖面镀上一层金辉,岸边聚集了不少散步的市民和拍照的游客,呈现出一幅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文化和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晴雨表,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基本稳定,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4%,衣着价格同比上涨1.5%,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3%。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2457.64亿元,同比增长8.1%。
产业兴,经济强。上半年,昭通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列全省第四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列全省第六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列全省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