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06 10:0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协同发力,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社会环境、育人环境和家庭环境。
一、创造良好的关爱环境
顶层设计是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注重顶层设计,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到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要定期听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及时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落实各级各部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责任。党委宣传部、教育体育局、妇女联合会、卫生健康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要完善联动关爱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创新工作方法,共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云南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乡镇(街道)、村(社区)要建立未成年人成长档案,落实干部结对关爱机制,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及时发现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驻村干部要将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纳入重点工作,定期走访未成年人家庭,了解未成年人的成长状况和需求,并协调解决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公安机关要认真落实《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的意见》《公安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指导意见》,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加大对特殊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力度,积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审判机关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加强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工作,依法严惩校园欺凌行为,推进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审合一”改革。检察机关要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意见》,严格依法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严惩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工作。
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等责任主体要做好防溺水宣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不去河道、水库、水塘、小溪游泳、玩耍,严防未成年人溺水安全事故发生。
三、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教体部门、学校和教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小学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重在增强使命担当”的育人目标,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在学生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体部门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让每位教师都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新闻出版局、教育体育局、卫生健康委员会、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要做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宣传教育,指导家庭、学校和社会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沉迷于网络的未成年人进行干预。市、县两级要建立健全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配齐配强心理健康辅导师资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着力培育未成年人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此外,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每位教师安心从教、潜心育人。
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弘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营造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的良好氛围。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树立“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理念,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主体责任,通过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重视亲子陪伴和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应重点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引导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遵纪守法,培养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三是教育未成年人树立正确成才观,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情趣和良好学习习惯,激发科学探索欲,增强创新意识。四是积极做好未成年人平安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安全知识教育。五是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六是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积极主动了解未成年人在学校的思想动态、行为动态,对不良倾向及时干预引导。
大关县委党校 文家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