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昭通:坚持“五个强化”织密防灾“安全网”

 2025-08-05 09:49  来源:昭通新闻网

今年入汛以来,昭通市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针对此,昭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扣“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核心任务,以“五个强化”为抓手,全力筑牢防灾减灾“安全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成功实现地质灾害预警避险22起,成功转移1182人,实际避免431人伤亡,避免经济损失10809万元。

强化组织推动,高位部署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为重中之重,纳入年度重点任务同步推进。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高位推动工作落实。针对每轮雨雪天气,市委、市政府领导第一时间部署安排、第一时间指挥调度、第一时间统筹处置,形成工作闭环,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隐患识别,精准排查防风险。深刻汲取镇雄“1·22”灾害教训,围绕汛期、雨雪冻融期等重点时段,全力推进工程领域、矿山领域地灾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全域实施地质灾害隐患逐点专项排查暨今冬明春雨雪冻融期隐患风险专项排查,在盐津县试点基础上,全面启动镇雄、威信、彝良、大关、永善5个县“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今年以来,累计组织6437人次开展巡查,覆盖1.01万处隐患点,依据《云南省地质灾害风险分级标准》动态评估后,划定极高风险点14个、高风险点141个、中风险点1579个、低风险点1684个,实现隐患识别管控更加精准、全面。

强化监测预警,双管齐下重实效。综合运用“人防+技防”措施,扎实做好监测预警预报工作。“人防”方面,严格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制定印发《昭通市地质灾害监测员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地灾监测员聘用、履职、管理等工作。针对极端天气,组织市地灾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分析研判地灾趋势,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加密巡查频次,确保信息直达村户。“技防”方面,整合1161处自动化监测站点(含6056个传感器)与InSAR遥感形变监测数据,实时汇总分析风险隐患,补足人工监测预警短板。今年以来,新建233处监测台站,按《地质灾害预警等级标准》发布预警信息4109条,其中12次触发红色预警并实现灾前避险。

强化转移避险,科学有序保安全。紧盯雨雪冻融期、汛期等关键风险时段,聚焦重点场所、点位、人群,派出14批次市级工作组与专家组,分片包干督导隐患排查,严格落实“1262”叫应机制,督促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采取“一对一”包户劝导和协助转移,确保“应转必转、应转尽转”。构建“无人机+地面监测”天地一体化监测网,通过专家团队现场“会诊”,及时防范应对次生灾害。今年以来,有效应对14轮强降雨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成功避让地灾22起,守护431人生命财产安全,避免经济损失1.08亿元。

强化避险搬迁,标本兼治惠民生。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避险搬迁作为继水电移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跨省搬迁的“第四大搬迁工程”,成立工作专班,严格落实“周研判、月调度、季通报”工作机制,把避险搬迁工程作为治本的最根本措施推进落实,完成增发国债支持6个县2824户、“7+7”政策支持大关县1487户的搬迁任务。特别是针对盐津县“7+7”政策支持1928户避险搬迁推动缓慢的问题,组织市级工作组先后3次赴盐津现场办公,督促推进完成843户协议签订和资金支付。在部、厅的关心支持下,今年昭通获批9027户新一轮避险搬迁项目,正在落实“用地要素、资金配套、方案完善”各项保障,夯实前期工作基础,确保资金下达后立即启动、快速推进。


通讯员:邓鸿雁  王清海

一审:谭泽涛  一校:邓鸿雁  二审:倪 娜
二校:杨 杰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谭泽涛  一校:邓鸿雁  二审:倪 娜
二校:杨 杰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