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人民网:昭通巧家为啥要把土豆做成大米?

 2025-08-05 09:39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土豆咱不陌生,但土豆做成的“大米”,你听说过吗?

去年11月,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的全国首条“土豆米”生产线上,红皮黄心的土豆经历了一场蜕变——清洗、去皮、蒸煮、再经过高温挤压造粒及低温干燥,原本圆滚滚的土豆就被重塑成了米粒一样的“土豆米”。

产自云南的“土豆米”。人民网 王娴摄

为啥要费劲把土豆变成大米,图啥?这其中可有大讲究。

把土豆做成米,努力推动它从“菜”变“饭”,这背后是一盘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大棋”。

“土豆米”研发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阐释了其中的逻辑:“传统的粮食安全,主要靠三招——保耕地、提单产、增储备。‘土豆米’的突破在于,它或许开辟了第四条路——向食品加工要‘增量’粮食!”

蒸熟的土豆米。巧家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土豆是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最大的优势是“不挑地”。山地、坡地等贫瘠的“边际土地”种不了水稻小麦,却是土豆的“乐土”。让这些“边角料”里长出的土豆变成主粮,给“中国饭碗”增添了一份底气。

其次,土豆单位面积的淀粉(能量)产量非常高,远超谷物。把它高效转化为主食,相当于在单位土地面积上“种”出了更多粮食。

包装好的土豆米。人民网 王娴摄

农民种土豆,比以前更赚钱吗?

在拥有深厚“土豆家底”的云南省昭通市,有400万人守着237万亩土豆地生活。土豆耐旱耐瘠,却有一个天生的“软肋”——新鲜土豆含水量高达70%—80%,难储存、易发芽霉变,卖不掉就亏本。而“土豆米”通过定向脱水技术,常温储存也能保质一年,具有明显的储藏优势。

不光好存储,土豆“身价”也涨了不少。

以前鲜土豆论吨卖,如今“土豆米”以“斤”定价,产值翻了近十倍。据“土豆米”生产线负责人、巧家洪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昱霖介绍,2.5吨土豆能加工出1吨“土豆米”。“土豆米”对原料的大量需求也将为土豆收成“上保险”,农户再不用担心丰收成“愁收”。

土豆米,吃着比大米更“香”?

蒸熟的“土豆米”,粒粒金黄,谷物飘香。入口弹牙,土豆味很淡,不像普通米饭软绵。这口感奥秘何在?吴奇院士解释,通过物理手段重组土豆淀粉结构,加上少量食品配料,让它既有米粒形态,又有Q弹口感。

更“香”的是内涵。

“土豆米”的加工过程保留了土豆中90%以上的天然营养,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提高了约27%,钾含量约是普通大米的4倍,钙、镁、铁等矿物质也更优。更关键的是,它的血糖生成指数(GI)比普通大米低,对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更友好。

黄澄澄的土豆米。巧家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黄澄澄的“土豆米”正从昭通出发,带着高原的“香”走向全国。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帆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帆
标签 >> 巧家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