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一株“小草药”激活乡村振兴“大能量”

 2025-07-27 10:00  来源:昭通日报

◆通讯员 彭文琳

盛夏时节,巧家县马树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连片的当归、党参田垄间,务工村民正忙着除草施肥,空气中弥漫的药香里,藏着乡亲们的增收希望。

“去年种60亩赚了不少,今年直接扩种到200多亩!”种植大户黄贵的话语里满是底气。在马树镇,这株“小草药”不仅让土地焕发新生,更成为巧家县撬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依托高海拔、充足水源的天然优势,马树镇把中草药种植作为“重头戏”,目前已发展当归1.3万亩、党参2000亩,建成育苗基地1000亩,并积极探索草乌、黄精等特色品种的种植。

种植户余和美与黄贵去年合作种植60亩,今年果断扩大种植规模,仅务工工资就已支付30万元。“每天120元,加班另算,家门口就能挣钱!”务工村民周永翠笑着说,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让她心里踏实。更可喜的是,产业兴旺还吸引了年轻人回流,大学生张永芳利用暑假返乡务工,为产业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在马树,中草药不仅鼓了种植户的腰包,更织密了“就业网”。全镇像余和美这样的种植户,都优先雇请周边村民,日清月结的工资让留守乡亲有了稳定收入,“小药材”真正成了“富民草”。

巧家“一山分四季”的气候孕育了856种野生中药材,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因“盛产良药”得名,为产业发展埋下“伏笔”。

2024年,巧家县中草药种植面积达1.8万亩,产量1.2万吨,综合产值1.3亿元,当归、党参、草乌等品种主要分布在马树、药山、东坪等乡镇。2025年,全县种植面积扩至3万亩,预计产值达2.2亿元。在生产模式上,“农户自发+订单种植+企业承包”多元并行,2023年以来引进2家龙头企业,本土合作社也逐步壮大,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面对产业发展需求,巧家县正积极发力:在国有林场建成40亩试验示范基地,试种白芍、重楼等品种,筛选适宜规模化种植的“当家品种”;通过“以奖代补”项目,鼓励林下种植、粮药套种等新模式,红花与玉米轮作每亩可增收2000元;引进龙头企业、培育本土合作社,推动“分散种植”向“集约经营”转型。

从马树镇田垄间的“药苗”,到药山脚下的“康养梦”,巧家县正以一株“小草药”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的“大能量”。


通讯员:彭文琳

一审:何田田  一校:彭文琳  二审:聂学虎
二校:崔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何田田  一校:彭文琳  二审:聂学虎
二校:崔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巧家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