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5-16 17:26“修剪可是个技术活,不能随便剪。得根据树的长势,把那些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都剪掉,让树通风透光,这样结出来的枇杷又大又甜!”近日,昭通市“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创新团队项目在永善县永兴街道杨家店开展现场测产观摩活动。
“施肥也有讲究,不同生长阶段的枇杷树,需要的肥料种类和量都不一样。就好比人吃饭,得吃对、吃饱,才能长得壮实。”活动一开始,项目承担单位昭通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周应彪站在大家面前,给来自永善、绥江、大关等枇杷重点产区的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们传授夏季管理技术的“秘籍”,“还有病虫害防治,大家可不能掉以轻心。得提前预防,定期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的苗头,就得赶紧采取措施,不然等病虫害泛滥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枇杷产业的发展可不是只有种植技术这一个难题,灾害性天气的威胁和销售变现就像两座“大山”,压得果农们有些喘不过气来。
“各位,枇杷种得再好,卖不出去或者卖不上好价钱,那也是白搭啊!”一位种植大户皱着眉头说道。
专家们一听,纷纷围坐在一起,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
“我觉得畅通销售渠道太重要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不能光靠传统的批发市场,得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这些新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永善枇杷。”一位专家激动地说道,还得构建多元化销售网络,和超市、水果店、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果农们的收益才有保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讨论越兴奋。
“这日灼、冰雹、大风,是枇杷产业的‘天敌’啊!怎么才能做好预防呢?”一位果农急切地说道。
“大家可以给枇杷套袋,这就像给枇杷穿上了一层‘防护服’,能减少大风刮伤、太阳晒伤、冰雹砸伤等情况的发生。”周应彪拿起一个套袋,给大家展示着。“还可以通过科学修剪调整树冠结构,让内膛也能挂果,减少外围枝头结果。这样不仅能提高果实的品质,还能从源头上减少灾害损伤,提升抗灾能力。”“另外,咱们得加大防雹网、遮阳网等简易设施、栽培措施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还可以积极购买农业保险,给自己和果园多一份保障。万一遇到灾害,也能减少一些损失。”果农们听了专家们的建议,纷纷点头称赞,脸上露出了充满希望的笑容。
据统计,目前永善全县枇杷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万亩,年产量6万吨,产值突破7.2亿元。
当地政府和果农们也充满了干劲,正依托技术赋能和产业升级,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中国枇杷产业大县”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