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永善: 办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2025-04-20 09:23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大早,在永善县城务工的张琼骑上摩托车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接着赶往附近的昭通星创工贸有限公司手套生产车间上班,三点一线只需10多分钟车程。

伴着缝纫机的“哒哒”声,务工群众正在车间里忙着赶制手套订单。“在这里上班月收入3000元左右,既照顾了孩子读书,又能挣钱补贴家用。”张琼说,公司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工资实行计件制,每月还有全勤奖,中午提供5元每餐的员工餐,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

“目前,公司在职员工有60多人,每天下午四五点,要去小学和幼儿园接孩子的就有40余人。”公司车间主任吴碧介绍,考虑到员工下午上班不能照顾孩子,公司设置了两间儿童活动室,配置了课桌椅、电视机、饮水机等设备,并安排专人提供照看服务。每天下午都有10多名员工领着孩子来上班。

作为永善县“招小商”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的重点项目,昭通星创工贸有限公司拥有6000平方米标准厂房,主要生产日用及劳保手套产品,产品发往福建,销往欧洲市场。“两年来,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额897万元,支付员工工资330余万元。”公司车间主任吴碧说。

位于永善县城的红光安置区是昭通市9个万人以上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之一。为让安置区大龄劳动力就近就业,永善县引进昭通艺绒玩具礼品有限责任公司入驻安置区就业帮扶车间,吸纳102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经过5年的发展,我们的员工稳定在100人以上,搬迁群众占比超过50%。”昭通艺绒玩具礼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罗有杰说。

“我在玩具厂上班5年了,最初两三个月技术不好,月工资只有六七百元。后来技能提升了,月工资稳定在2800元左右。”57岁的搬迁群众丁福翠说,5年前搬到安置区新家后,社区干部就动员她来玩具厂上班。现在儿子、儿媳外出务工,她和老伴在家照顾孙子,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

永善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办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既“招大商”又“招小商”,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和小作坊,一批服装、玩具、手套、电子元件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永善,推动县域就业岗位扩容提质,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截至目前,红光安置区已入驻钜盛电器、艺绒玩具等4家企业,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建成省级创业村落明子村,吸纳就业477人;建成两个返乡创业园,动态吸纳就业600余人;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8903个,以兜底保障方式促进更多困难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云南日报记者 沈 迅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