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昭通商业文明的记忆(一)

 2017-02-10 09:58  来源:

月中桂,100年只做一件事

 ★ 记者 汪舒

 2017年1月7日,云南北部的昭通,天空一片湛蓝。

 中午时分,气温20摄氏度。一个北部城市的冬季,昭阳区工业园区宛如春天。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坐落于此的昭通月中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绿豆糕的形成大约需要24小时时间。从糯米、绿豆等主要原材料的浸泡,到完整包装之后出厂,消费者品尝到的入口即化的绿豆糕,生产时间短,却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

 在这里工作33年的张玉翠,用她的执着与情感讲述了一块糕点的形成。

 绿豆糕的主要成分由糯米、绿豆、红糖、猪油及姜黄组成。糯米需要浸泡,绿豆需要煮熟,而变得柔软;然后经过炒糯这一环节,去掉水分,达到保质期长的效果;接着就是磨粉,细腻的粉质将会达到成品入口即化的效果;下一道工序是搅拌,将原材料混合一体;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打糕,放上一层糯米粉,又放上一层绿豆沙,再放上一层糯米粉,每层放上隔心纸,经过适当碾压,在用坚硬的木料制成的糕箱里,刚好3市斤的绿豆糕已具雏形,再经过包糕、装糕到包装最后一个环节,最终形成市场上消费者看到的样子。

 初中毕业就一直在月中桂工作的张玉翠味觉记忆里都是绿豆糕入口时那种清凉的感觉,她对这种感觉的理解是绿豆糕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着核心的制作工艺和地道的原材料。比如,搅拌和产糕的工序,一直没有采用也无法用机械设备替代。

 张玉翠的母亲从月中桂退休,16岁的张玉翠顶替母亲进入月中桂。那时的月中桂不叫昭通月中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叫昭通县公私合营月中桂糕饼店。如果时间再回溯,月中桂仅是昭通西街、陡街交汇处的一个小作坊,没有一个机构给它命名,也没有一个机构需要它注册,但是它却在市民口碑相传中存在。

 西陡街,作为昭通的地理建筑标志,承载并见证了昭通作为南方丝绸之路重镇的辉煌历史。地处闹市,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两旁,并排着法式建筑,梧桐树茂密的枝叶伸向街心,形成一道绿荫长廊。在当地人的记忆里,西陡街周边聚集着茶馆、古玩、旧书、铁匠铺,随着多次的城市改造,这些传统形态逐渐模糊,而昭通这个城市留下的一个文化符号却日渐清晰,它就是市民多年以来割舍不下的一块小糕饼——绿豆糕。

 一座城与一块糕点的记忆,从1923年开始吧!

 可追溯的“月中桂”历史在民国初年。走乡串户做小百货生意的熊绍武完成原始资金积累后,于1923年改行做了餐馆。但这并不是熊绍武最终的行业选择,两年后,当他发现糕点生意兴隆,便在西陡街交汇处租下一处门面,专营绿豆糕、火腿饼等糕点。此时的月中桂是一家无名的家庭作坊,但其能在短期内崛起,得益于一个叫黄炳林的外地人,是这个外地人让熊绍武从流通转型为生产和流通共同进行,在产品质量上有了保障。黄炳林在糕点制作中技艺超群,与熊绍武结成莫逆之交后,两人对糕点尤其是绿豆糕的制作工艺详加研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及原料的特性,以姜黄着色,完全冷操作成形,重油重糖,甘凉沁心,余味绵长,形成了昭通鲜明特色的绿豆糕。

 1925年,熊绍武的表兄为糕点店书写“月中桂”牌匾,昭通名儒杨筱云立即呼应写了两副对联:月华最是中秋郎,桂子新开第一香。第二联为月满琼楼中外瞻彩,桂飘金粟远近闻香。

 当口碑相传的月中桂绿豆糕烙下文化印记,一种商品也就会步入流通的快车道。那个遥远而模糊的年代,昭通月中桂绿豆糕被搬上经过西陡街的马匹背上,一路向昆明、贵州、四川、西藏进发,“月满琼楼中处瞻彩,桂飘金粟远近闻香”。此后近20年时间,月中桂用其商业传奇回应了杨筱云所题对联。

 1942年,一场大火使月中桂的厂房化为乌有,熊绍武之子熊奎元接过父亲的担子,支撑着月中桂这块金字招牌,在熊奎元的苦心经营下,月中桂渐渐又摆脱了困境,被大火焚烧一空的厂房店面也重新建立起来。

 1956年,昭通月中桂、东南美、玉泌园、双合园、大香园、正坠园、永香园、清香园等八家糕点厂合并,以月中桂为名,改名为昭通县公私合营月中桂糕饼店。

 1985年,经国家工商局商标局核准为“月中桂”牌商标。

 2003年,月中桂糕点厂经改制后命名为昭通月中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2006年,月中桂终获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

 在时间流动的漫长岁月里,月中桂已经由古老的西街、陡街交汇处几次迁移至新建的昭阳工业园区,同时也经历从家庭作坊到公司合营再到国有企业直到民营企业的体制转换,掌门人已从创始人熊绍武到今天的赵声云,90余年时间,月中桂由一个家庭式作坊成长为一个负载着地方饮食文化标志和传承的企业,由一块木质的匾牌到烫金的“中华老字号”。月中桂走过的坎坷岁月,曾经牵动着一个地方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神经,同时也将面对市场严峻的考验。

 坐落在昭阳工业园区的昭通月中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办公楼大厅一侧墙壁上,有月中桂产品介绍,包括了畅销传统产品、鲜花饼、木糖醇系列。获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之前,月中桂并未投资进行产品研发,其传统产品绿豆糕及月饼完全可以在市场拼打。南方的绿豆糕采用的主要工艺是“蒸”,北方主要是以印模“拓”,四川采用的工艺则是二者兼有的冷作办法,而昭通绿豆糕一直保持冷作工艺成为国内一绝。制作工艺带来淡雅亮丽的色彩、方正小巧的外观、甜而不浓的味道,绿豆糕一定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地方品牌的文化符号,而月中桂月饼则是滇式月饼的经典代表作品。

 经营的方向以市场为导向。月中桂几年前尝试研发新产品,在原有工艺基础上,开发了低糖中秋月饼、以苦荞为主要原料的木糖醇系列糕点、以高原食用玫瑰精心制作的原生态的鲜花饼,为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带来不同的体验。

 坚守品牌核心价值的同时需要不断创新,如何通过媒体向市场传播品牌信息,赵声云表示将通过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与消费者对话,把“精工制作、保质保量、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诚信符号和文化特征传播出去,为消费者创立了一个文化符号和情感依赖,增加品牌的亲和力和市场认可度。

 即便如此,作为月中桂的掌门人,赵声云仍然是一个具有传统情怀的人,他在记者面前沉浸在自己创设的情景里:中秋佳节,亲人团聚,月圆时分,吃饼赏月,人生快事。

 但是,每一个美好的结果都要经历过艰辛,月中桂经历过用工、打假维权、机械生产与手工制作选择后,知道维护一个品牌的艰辛。原计划在各个县区开设专卖店一事,几经提起又多次放下,担心专卖店经营不当毁了月中桂品牌。对月中桂品牌的维护已经到了非常谨慎的状态,赵声云需要的不仅是月中桂产品的传统纯正的味道,而且也需要渗透在产品中历史与文化的味道。他在不同场合表达过自己的观点:一个品牌与一个地方已经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华老字号”也因此不是个人的、企业的,而是一个地方的。

 “100年只做一件事!”赵声云说。

 其实,这件事不是关于绿豆糕、火腿月饼的制作,也不是即将开展的品牌传播,而是诚信的坚守。月中桂创立至今仅只有93年时间,100年?赵声云想表达的是关于商业文明的核心——诚信的坚守。

 月中桂中华老字号证书。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