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自然保护地达23个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20多种

 2024-05-22 10:54  来源:昭通新闻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近年来,昭通将“生态优先”作为“六大战略”之一高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昭通现有自然保护地共2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大山包、药山、乌蒙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市级自然保护区8个(盐津白老林、老黎山,永善五莲峰、小岩方,镇雄以拉、袁家湾,绥江二十四岗,水富铜锣坝),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巧家马树、绥江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水富铜锣坝、威信天星),省级地质公园1个(盐津乌蒙峡谷),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彝良小草坝、威信扎西会议会址、盐津豆沙关、大关黄连河),国家石漠公园1个(彝良),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白水江特有鱼类)。根据国家、省的统一部署,昭通市正在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目前已完成了《昭通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昭通市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上报省、国家审查。整合优化后,昭通市共有16个自然保护地,其中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公园9个。


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累计投资7530万元开展了人工种草、沙漠化荒坡人工草皮移植、湿地修复、冲蚀沟生态治理、黑颈鹤食物源基地等项目建设,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为黑颈鹤提供了更为良好的栖息地。通过实施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为巧家五针松创造了较为有利的生长环境,目前,原生34株植株得到较好保护。对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进行保护,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古树生长保护情况进行现场实地核查,制定古树抢救性保护方案。镇雄县积极申报赤水河流域珙桐就地保护项目,投资25万元;巧家县对“最美候鸟”栗喉蜂虎等极小种群采取栖息地迁移保护等保护措施,最大限度扩大其生存繁衍空间;绥江县开展野生动物救助工作,2023年共救助野生动物7只,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只(黑熊1只、黑天鹅1只、猴面猫头鹰1只)。

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之际,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昭通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22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巧家五针松、珙桐等7种,一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大灵猫、黑颈鹤等24种,二级保护植物有桧叶白发藓、喜马拉雅马尾杉、福建莲座蕨等93种,二级保护动物有藏酋猴、狼、栗喉蜂虎等96种,极小种群有钝头杜鹃、昭通杜鹃2种。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忠华 文/图

校对:胡远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罗崇欢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罗崇欢
标签 >> 生物多样性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