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特别报道︱“牡丹之都”的家国气象

 2024-04-19 10:16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这是谁的诗句,如此令人迷醉?然而,当我们走进山东菏泽市才发现,这“牡丹之都”的气象却远非如此。历史的尘埃拂去,牡丹以更加宏大的格局、更加全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人间四月,春光烂漫;花样菏泽,万物生长。全国党报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暨“百家党报看菏泽”活动在山东省菏泽市举行。作为地(市)级党报之一,昭通日报社受邀参加,与全国各地的党报“大咖”齐聚“中国牡丹之都”,目睹菏泽以牡丹为主题的万千气象,聆听菏泽“后来居上”新征程中的生动故事,感受菏泽独特魅力。

菏泽古称曹州,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泽,得名菏泽。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菏泽视察,提出“后来居上”的殷切希望。10多年来,菏泽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稳扎稳打、执着前行,经济总量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成为山东省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市)之一。

眼前的菏泽,繁花似锦、芳香四溢。活动期间,我们深入曹州牡丹园感受菏泽的姹紫嫣红,在品尝牡丹花蕊茶里谈论曹州春天的舒展,放眼菏泽乡村,农业兴旺、农村宜居、农民富足,处处可见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听“一朵花”的故事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样动人的诗句,在心中激荡;这样悠远的意境,引领我们感受牡丹的雍容华贵、领略牡丹的国色天香。

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菏泽栽植牡丹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至清代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近年来,山东立足菏泽牡丹资源禀赋,不断促进牡丹文化繁荣、产业发展,推动牡丹产业从单一观赏到精深加工、文化创意“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擦亮了“菏泽牡丹”标识品牌。

眼下,大田牡丹花季如期而至,倾国倾城的牡丹盛放迎宾。百家党报“大咖”走进曹州牡丹园,各色珍稀牡丹争奇斗艳。大家驻足观赏,纷纷赞叹:“菏泽牡丹国色天香,果然名不虚传。”

黄河润国色。目前,菏泽牡丹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培育新品种数量占国内总量的80%,这让菏泽牡丹拥有与众不同的观赏价值。每一大色系都流光溢彩、丰富艳丽,每一种花型都秀韵多姿、仪态万千,每一个品种都芳香四溢、令人陶醉。近年来,菏泽市每年出口牡丹种苗200多万株,年出口创汇600余万元,已成为世界上牡丹种植面积最大、花色品种最全的栽培、科研、加工、出口和观赏基地。

在牡丹花丛中,静下心、屏住气、凝住神,深深吸一口,那浓郁的芳香,徐徐沁入,在心田里弥漫。

叫人着迷!

在菏泽,一朵牡丹如何开出众多“新花样”?娇艳怒放的牡丹以最美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宾,当海内外游客聚集菏泽赏花之时,以牡丹元素为核心、经过精深加工而形成的全产业链,也惊艳着世人。

花可赏、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在位于菏泽市的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龙池牡丹实业有限公司展厅里,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家纺产品、水乳霜精华等由牡丹制成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来到菏泽才知道,牡丹产业链不断延伸,已经研发出这么多的相关产品,真是长了见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不由得感叹。

近年来,菏泽市深挖牡丹资源,培育出牡丹企业120余家、科研机构20所,研发深加工产品260多种,形成了从种植观赏,到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加工,再到工笔画、鲁锦、刺绣等文创艺术的全产业链。菏泽牡丹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023年产值达108亿元,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以催花牡丹为例,菏泽催花牡丹自古有之,近年来成为花农及周边村民致富的“金钥匙”。花农除了在本地培育催花牡丹,还南下广州、北上北京异地催花。如今,菏泽催花牡丹从业人员近万人,催花牡丹占全国份额的七成以上。

菏泽立足牡丹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让国色天香的牡丹衍生出众多特色产品,实现了从“一朵花”到整个牡丹产业链的美丽蝶变,以“花样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充分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品“一幅画”的底蕴

菏泽传说是伏羲桑梓、尧舜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素有“天下之中”之称。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仅是“中国牡丹之都”,还是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一朵花”形成一条链。我们在巨野县书画院展厅看到几百幅高品质的工笔牡丹画,这些作品全部由农民画师创作,多次亮相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海进博会等重大外交场合,农民画师从过去的“下里巴人”登上了大雅之堂。

今年49岁的王玉强俯身画案前,他笔力雄浑,气定神闲,一提一按、一转一拖,皴擦点染之间,一幅作品便完美地呈现在眼前。他笔下的牡丹颜色各异、姿态万千,在墨绿色叶子衬托下更显雍容华贵。而30年前,初中毕业的王玉强无工作、无技术,靠种3亩薄田为生,愁苦之时打听到“古麟书画室”免费招收学员的消息,便去学了画画。

从地道农民到专业画师,成为一名“文化人”,王玉强的际遇在巨野县洪庙村屡见不鲜。这里被称为“农民绘画专业之村”,不少村民“忙时种田,闲时作画”。依靠洪庙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他们零基础学习绘画,由专业画师免费指导,并提供作画工具。据巨野县书画院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巨野县形成了装裱、笔墨纸砚、画院、销售、古玩一条街等配套完整的产业链。

九曲黄河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盛世牡丹繁荣了菏泽文化。全国每10幅工笔牡丹画中就有8幅出自巨野。巨野工笔牡丹画不仅在国内占据80%的市场份额,还在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频频亮相。2023年,巨野工笔牡丹画走进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国城、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7幅巨野工笔牡丹画作品还被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收藏;巨野工笔牡丹画闪耀“一带一路”走进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目前,巨野工笔牡丹画作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巨野县是中国文联2000年命名的全国唯一的“中国农民绘画之乡”,也是2012年中国工笔画学会命名的“中国工笔画之乡”。让人意外的是,一个拥有100万人口的县城,截至目前,居然有中国美协会员24人、山东省美协会员77人、中国书协会员13人、山东省书协会员32人,拥有8个绘画专业镇、56家基层画院、50个绘画专业村,从事创作、销售、装裱等书画产业人员达2万余人,在全国建立了1000余个销售网点,去年创作绘画作品120余万幅,年综合产值20亿元。

令人惊叹!

远在滇东北的昭通,被授予“中国第六个文学之乡”称号。除了文学创作外,摄影、书法、美术等艺术创作也是成就不俗。两地艺术创作者在各自的领域,都以自己的方式放飞着梦想与自信,讲述着大地之丰饶、家国之情怀。

看“一座城”的新景

“对山东菏泽最早的认识,是从《水浒传》开始的,那种英雄气,至今还在心中激荡。”参加活动的一位嘉宾在接受《菏泽日报》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对菏泽的印象。

在菏泽,我们到过孙膑旅游城,在那里感受战国时期的飒飒旗风,感受“兵圣”指点江山的气魄,仿佛听到战国时期战场上的厮杀声;我们到过因“凿石得金而名”的金山,在那里感受名胜众多、风景秀丽的“天下第一山”,体验著名的人工避暑洞——秦王洞,真是夏日避暑的好地方;我们到过水浒好汉城,在那里感受水浒108名好汉的义气,看到各种原风原貌的历史建筑,并亲身融入水浒文化当中……

白天赏牡丹,晚上游古城。一日之内,领略花韵和古城风情,让心灵得到双重滋养。在郓城水浒好汉城景区,我们不仅看到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和浙派、徽派的古代建筑荟萃,还身穿汉服,穿越古今,欣赏到“水浒点将马战”“燕青打擂”“好汉闹花魁”等水浒互动剧;感受水浒英歌舞,宋江武校大刀队、狗娃艺术团武术展演以及中国杂技等非遗节目的精彩魅力。绚丽夺目的非遗打铁花和激情起舞的篝火狂欢,更是引得大家啧啧称奇。

菏泽乡村,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淘宝村、淘宝镇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带动57万群众增收致富。曹县是全国第二大电商村集群,2023年表演服、汉服销售额分别占全国的80%、40%。

龙年伊始,身着马面裙的女士在各景点、博物馆、潮流地“走红”,成为街头一道新的风景线。“宇宙中心”曹县再次“走红”,“新春战袍”马面裙火爆出圈,今年一季度,曹县汉服销售额达19.8亿元,其中马面裙网络销售额达8.87亿元。

“这种颜色就是非常古典的孔雀蓝,经典的五米摆六对褶,绣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4月10日上午,在曹县有爱共创汉服直播基地,主播穿梭于展厅,和网友互动,介绍新款马面裙。展厅内,数千条马面裙在灯光照射下流光溢彩,龙跃江海、凤凰于飞、青绿山水等图案跃然于裙摆之上。

e裳小镇·曹县数字经济产业园是为推进电商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打造全国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而建设的延链强链项目。在该产业园,曹县辰霏服饰有限公司主播正在快手短视频平台推介新款马面裙,线上预售订单不断增加。

“我们去年入驻产业园,一直在快手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目前已线上销售2万多单,不到一年,销售额达500余万元。”该公司负责人王升说,“国潮出圈,让马面裙销售火爆,现在我们厂里已经没有现货了,全部为预售。”

在曹县,目前汉服已形成集原创研发、设计制作、版权保护、裁剪打版、绣花印花、辅料辅具、展演展示、网络营销、售后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链,并呈现出迭代升级、裂变发展的势头。

人间最美四月天,菏泽牡丹载芳华。连日来,我们走进菏泽,赏芳香四溢牡丹国色,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看生机勃勃乡村新景。未来,菏泽市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之路,记录青山绿水间的最美身影,讲好讲优新征程上菏泽“后来居上”的生动故事。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郓城水浒好汉城景区的打铁花表演,不仅看到了流传千年的技艺,更感受到中国人的浪漫情怀,领略到水浒文化的独特魅力……”一同参加活动的党报记者姚力钰说。

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这是最为动听、最有气魄的一句话。

让人期待!

昭通日报记者:吕翼 唐龙泉飞 王明贵 刘仕川 文\图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罗崇欢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罗崇欢
标签 >> 阅读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