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故事丨康道林:当好“大管家” 办好群众事

 2024-04-13 09:44  来源:昭通新闻网

花甲之年的康道林,是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是巧家县红山乡白果寨村大垭口村民小组小组长、白果寨村党总支第三支部书记,也是一名乡人大代表。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忠实履行党员义务,在深山峡谷中一心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

小组长发挥“大管家”作用

时下,走进大垭口村民小组,山花烂漫,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清香,梨花、李花在绽放,林间各种杂木相继长出新芽……比春景更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村庄,以及村庄里忙碌的人群。

身材高大、淳朴善良、热情周到、能量满满,这是笔者对康道林的最初印象。

“青壮远务工,村幽屋静空。田间耕种者,老妇白头翁。”这是当下许多乡村的真实现状,康道林所在的村组也是如此。

据了解,大垭口村民小组有32户100多人,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户均耕地8亩左右,主要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等农作物。在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不多的情况下,要把自家的土地耕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为了抢抓农时,每逢春耕秋收时节,康道林便及时组织邻里相互搭伙忙生产,大家互相帮助“帮”出了人间真善美,“助”出了浓浓邻里情,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良好家风也得到进一步熏陶。

不仅如此,康道林还经常召集党支部成员开展集体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还时不时收集整理住户基础信息等,带领村民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大垭口村民小组组建合作社了。”提及康道林所在的村民小组,其他村民小组群众甚是羡慕,认为选出了很有“大管家”风范的小组长,用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踏实的作风把整个村民小组照亮。

“康大哥是个实在的人,谁家有事都热心帮忙,有矛盾纠纷就及时帮忙化解。”村民杨银珍说。

勇当护路保畅“先锋者”

俗话说“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到位的管护才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保障。

通往大垭口和羊窝两个相邻村民小组的公路,前些年没硬化时,因暴雨、大车碾压、垮塌等原因,多处路面损毁严重,坑坑洼洼,妨碍村民出行。

为村民出行方便,康道林便想着把两个小组的群众组织起来成立一支护路队伍,道路通行不畅时,就组织护路队进行修复。但是,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部分人的反对。有人认为自己没有买车,路好路坏都不影响走路,要修也应该是有车的人去修……经过几番做工作,一部分村民还是不愿意参与修路。康道林无奈,只能先把自己一家老小带上,对损坏严重的道路进行修复。

几天后,一些平时接受过康道林帮助的人也纷纷加入其中,那些有车的人毫不犹豫加入了修路队伍。“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当地谋发展作贡献是理所应当的。在义务护路上,更是义不容辞,要作好表率,让大家能安全出行,我心里也是非常开心的。”“请大家拿好修路工具到路口集合。”只要康道林一声召唤,30多名村民便会自带锄头、铁锹、撮箕等工具应声而来,自觉开展除杂草、清沟渠、除塌方、填路基等志愿服务活动。对损坏路面进行全面平整、回填、清除淤泥以及疏通排水沟渠,让“坑洼路”变成了“平坦路”。

康道林自担任村民小组长以来,已组织大家义务护路多次,每次都要花三五天。2021年首次开始护路,他组织大家捐款2000多元,用于找挖掘机对一些损坏严重的路段进行修补。近3年来,康道林与路为伴、与山为伍,为群众铺就了“幸福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对他义务护路的最真实写照。在康道林的带领下,两个村民小组的道路原来虽然没有硬化,但是车辆出行却能畅通无阻。群众种植养殖出来的马铃薯、玉米和生猪等农产品,自己拉出去卖或等商贩入村收购,在销路上再也不愁了。2023年下半年,这条道路实现了硬化。如今,康道林带领的护路队依然不时地开展道路维护、清洁卫生、沿边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

甘做深山管网“守护者”

从前,喝水用桶挑,洗菜用盆装。想拧开水龙头听“哗哗”声,在白果寨村压根儿不可能。

2012年,白果寨村修建了饮水管网,覆盖大垭口、山核桃林、吴家坪等5个村民小组,100多户群众用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挑水喝,这是天大的好事。”用水条件改善,村民自然高兴了。

可时间一长,村民又为水管漏水等问题犯了愁。由于长期失管,水管多处出现裸露、破损、堵塞、老旧等问题,群众的饮水受到影响。

在白果寨村,境内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大多数农户选择整户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所以对水管进行修复这件事大家虽然有想法,但一直没有实施。修复饮水管网势在必行。

康道林担任村民小组长后,一直把这事记在心上。据康道林介绍,他沿着管网一圈圈地走,进行一次全面大排查,初步测算出了需更换的管网长度,需重新开挖的沟渠位置和大概需要投入的工时等。他掌握了一手数据后,多次向乡、村两级汇报争取,最后争取到3000余米水管。康道林说,有了水管,施工却成了难题,如何完成这件事又成了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不能让老百姓再为喝水发愁。”经过一番思考后,他迅速召集涉及饮水的其他4个村民小组长协商,各自动员所在村民小组的群众通过投工投劳对其修复。

据了解,起初,有的群众同意投工投劳,部分有饮水保障的群众却不愿意,一些还有其他说辞。“管护水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先发动党员,大伙儿一起来管。”康道林听到村民不同的呼声后,他召集大家开了小组会后,马不停蹄地走东家串西家,对有异议的个别户逐户走访做思想工作,讲感恩、讲政策、讲发展、讲团结……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就这样,康道林带领40多户在家群众历时1个多月,在悬崖峭壁上,靠人背水管、锄头挖沟渠,将损坏的饮水管进行了修复更换,村民再次喝上了自来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管网不光要建得好,还得管得好,让“活水长流”。为进一步将饮水管网用好、管护好,康道林又召集大家商量,最终决定由5个村民小组集体出钱按每年3000元找一个人对管网进行日常维护,费用由涉及饮水的群众平摊。

如今,康道林时常和管护员查看水管,同时倾听民意,为大家解决家长里短的难题。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在端起茶杯很自豪地说:“这水,喝着真的很甘甜,作为一名党员,就得和大家时刻心连心。”

通讯员:张顺富 高宝仙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阅读昭通 故事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