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传承烈士精神 实现全面小康——记“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绍廷村党总支

 2021-12-07 15:22  来源:昭通新闻网

公路通到家门口,猕猴桃、竹子家家有,户户住洋楼,人人乐呵呵,党员群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记者在绥江县中城镇绍廷村采访时看到的景象。

近些年来,绍廷村党总支持之以恒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探索出“组织引领,长抓茶和竹,短抓干果和畜牧,立竿见影抓劳务输出”的发展路子,在大山沟里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实现了 “温饱—脱贫—小康”的“三级跳”。2020年,全村467户贫困户1899人全部脱贫,全村1235户5045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达11500余元,跑出了年均经济增长20%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加速度”。今年6月,绍廷村党总支被云南省委表彰为“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1月,绍廷村被命名为“第九届云南省文明村”。

筑牢基层组织堡垒当好群众的领头雁

“这三间砖木结构瓦房就是杨绍廷烈士的故居,2004年之前,我们一家人都还居住在这里。”站在故居院坝里,71岁的杨吉林向记者介绍其父亲杨绍廷的剿匪事迹。进门后,客厅正上方是一面鲜红的党旗,四周墙上是“绥江县解放斗争史展览”的文史资料。

绍廷村,因剿匪革命烈士杨绍廷牺牲于此而得名,是绥江县唯一以烈士名字命名的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有一个团结向上、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绍廷村党总支以“杨绍廷烈士精神”为传承,坚持抓好“领头雁培养”工程和党团队伍、干部队伍“两支队伍”建设,选优配强9名村“两委”班子,并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村党总支积极为党员群众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健康、送法治、送关爱“五送”活动,开展了“第一议题”进党支部、国旗国歌进乡村、智慧党建进村组、理论思想进家门等,将党的政策与绍廷村发展联系起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深入开展“双整百千”四级联创,县委书记挂村联系,创建1个示范党支部;5家单位分别挂片创建1个示范党支部,9名村党总支班子成员具体负责9个片区党支部,9名片区党支部书记挂联服务126名党员,126名党员挂联服务所有群众,9个党支部已全部完成规范化达标创建。

立足产业发展拓宽群众的致富路

“这漫山遍野的竹林和猕猴桃架架,以及四通八达的公路,充分说明了绍廷村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党组织的先进性。”乘车穿行在绍廷村的村组公路上,绥江县委组织部一名副部长对记者说。

发展!致富!这是全体村民的心声,更是绍廷村党总支肩上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为了彻底改善当地贫困群众的生活面貌,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镇工作队、村党总支成员、驻村工作队员、县直挂钩部门干部等,长期坚持白天下乡走访入户、帮扶群众、收集情况,晚上集体研究、理清思路、谋求出路,甚至多次自费组织村民代表到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四川沐川县等地考察学习,只为寻求帮助群众增收脱贫的“药方”。2016年,村党总支班子抓住“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项目的机遇,带领群众发展适宜绍廷村海拔、土壤、气候的红心猕猴桃产业,通过“6+”(党总支+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基地+能人+农户)模式,在全县率先发展种植红心猕猴桃示范基地5000余亩,目前累计收益369万元。2019年,村党总支积极响应县委建设竹产业基地的号召,通过“党总支+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采取组织化管理、标准化种植、标注化识别、小班化上图、公司化运作“五化模式”,种植方竹2万余亩,成功打造了莲花山县级竹产业示范基地,户均每亩预计增收2400元。

绍廷村党总支还十分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该村27组李再东以一头母牛为本发展养殖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李再东已是当地拥有58头牛的专业养殖大户,并主动申请入了党,被选为村民代表、组长和县人大代表,示范带动了周围10户村民发展起了养牛产业,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创业致富的发展之路。

坚持为民服务做好群众的主心骨

“剌桑河坝新桥开建了,我们村‘两委’今年为群众办的又一件实事总算落地了。群众高兴,我们村干部心里也踏实多了。”绍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田发江兴奋地对记者说。

绍廷村地形由田家沟、白马沟两条深沟切割成的几座山,群众出行曾经十分困难。白马沟的剌桑河坝上半山有17个村民小组3000多人。但剌桑河坝大桥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桥,桥两头住户又多,维修和扩建很困难,大型载重车辆无法安全通行。今年3月,村“两委”向镇党委、镇政府和县交通运输局报告后,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决定投资800多万元改线新建剌桑河坝新桥和连接线,预计明年底竣工。

农田水利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曾是制约绍廷村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想要绍廷村长远发展必须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多年来,村党总支成员经常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对困难家庭、上访人员、致富能人、党员代表做到“四必访”,对群众所需、矛盾纠纷、发展路子、村情民意做到“四必问”,时刻把群众关心关注的交通出行、医疗卫生、饮水安全等牢记心头。在村党总支积极争取下,绍廷村完成公路硬化42公里,户间道硬化3.6万米;等级公路贯穿全村,覆盖1235户农户;完成了5件小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大小水池24口,安装管道5.2万米,解决了产业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问题;9个片区活动场所也实现了全面升级改造;在全县率先探索出了“每户每天三角三(每天0.33元)一个月10元,干干净净一整年”的生活垃圾收费转运机制,让群众主动参与监督管理,自觉爱护环境卫生,让广大群众直接受益,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绥江县“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创新党建治理模式,坚持织好网格化管理“一张网”,建好党群服务中心、共建共享“两平台”,采取“党总支+片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模式,以“一面心愿墙、一间交心屋、一个微信群、一个实践站”为载体,按照“单位出资源、群众提需求、党总支来承办”工作模式,2020年,挂钩单位县委办、工信商科局、县委编办、人行绥江县支行与村党总支一起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326次,节约群众办事成本10余万元,真正做到了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革命精神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