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 建设美丽家园——昭通市镇雄县牛场镇高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纪实

 2015-12-30 20:47  来源:

镇雄县牛场镇田坝村位于牛场镇东面,距离县城61公里,镇昭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气候宜人,辖区内有“一山、一河、一库”,即后靠白夹岭、前有白水江、侧依大水沟水库和电站交辉其间,区域优势明显。全村有国土面积14.7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三个民族,共有1176户5287人。村委会驻地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5.5℃,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森林覆盖率达86.5%,山水相映,环境优美。在上级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牛场镇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得到改善,群众人居环境大有改观——青瓦白墙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生产欣欣向荣,运输产业协会、民营企业、林业产业、种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工业反哺农业卓有成效。2014年末田坝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元。

田坝村河对面的楠木、岩脚、煤洞湾、比落、核桃坪、大坪子6个村民组,以农业生产为主,基本属于靠天吃饭,这部分农户日益返贫,居住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每况愈下,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都不为过,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发展起来有心无力。如何早日安置好这部分群众,建好这部分农户的新家园,引导他们发展产业,全面实现田坝蜕变,已成了镇党委政府和田坝村“三委”的心结。

牛场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帮助这部分群众脱贫致富,经反复考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他们脱离条件型贫困、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最佳办法。2011年牛场镇申报牛场镇高桥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拟把田坝村丧失生存条件的农户搬到高桥、大地村民组,并引导他们发展,但这些农户不愿意搬出自己的“老窝”,不愿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认为搬迁后只能变得越来越穷且不习惯,镇村主要领导亲自到他们那里开了十余次会,给他们拉家常,谈发展思路,谈政策扶持倾斜,田坝村刘业品总支书记向他们承诺:只要他们配合,按照他的思路,要建宽敞明亮的住房,要统一规划,不能用农村老一套建房模式,且一定会带领他们致富的,如果建房过程中出现资金不够的情况,由他垫付。想尽了办法,几经周折,农户的工作终于做通。

在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项目于2012年10月下达投资计划,牛场镇政府立即按照“政府主导,村委会监督,农户自建”的原则启动工程,2013年11月全面竣工,项目总投资43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91万元,地方投资39万元,搬迁困难群众130户652人,建成住房5200平方米,改造中低产田地652亩,建成人畜饮水管网5公里,蓄水池3个150立方米,修建防洪排涝沟2公里,修建公路(10米宽街道)2公里,架设低压输电线2公里。工程整合其他资金共计2301万元用于安置点的打造。2013年底各农户已全部住进属于自己的美丽新家,得到妥善安置,群众非常满意。搬到新家后,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其产业发展,田坝村积极组织他们就业和发展产业,和当地农户协同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旨在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搬迁群众拓展发展空间,拓宽增收渠道,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达到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的双重目标,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是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状况,然而单单打造一个安置点,让困难群众住进新房是达不到这样的目的的,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让群众解决住房的后顾之忧,还要让群众能有后续的发展,杜绝返贫。牛场镇政府为了让搬迁群众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费尽了心思,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和工作。

培育后续产业 增强致富后劲

产业发展是保障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牛场镇政府重点从三方面来抓后续产业,一是引导传统农业逐步走向科技化、规模化,推广单株定向移栽、农业科技应用、规范化种植等,增强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保证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充分发挥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产业,增加林业收入。以当地立体气候为优势,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核桃种植4000亩,板栗2000亩,蚕桑1000亩,梨树、樱桃、葡萄、桃树、枇杷等特色种植初见规模;三是大力发展养殖业,现有成规模的红色生猪养殖场一个、黑山羊养殖基地一个,黄牛养殖基地一个,年均可创收700万元以上;一个发电量为5800千瓦的水电站,带动农民务工收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群众生活蒸蒸日上。

改善基础设施 创建宜居环境

本着多谋为民之策,多出惠民之举,多办利民之事理念,在县委、县政府、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牛场镇政府大力完善高桥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一是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覆盖全村,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二是正在实施的农网改造工程覆盖了田坝所有村民小组,解决了群众用电难、用电贵的难题;三是着力实施好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茅草房改造等建设,全村住房得到了改善,群众人居环境大有改观;四是实施了沼气池建设试点工程,提高了群众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

推进民生工作 建设和谐乡村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牛场镇政府为推进民生工作,牛场镇政府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努力。一是强化和创新新农合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村卫生室强化监督管理,发挥村卫生室的作用,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二是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关心低保户、五保户生活困难,倡导开展对孤儿、留守儿童、鳏寡老人、高龄老人等弱势人群的关爱活动,使特殊群体得到救助,让弱势群体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足额兑付各项惠农资金,保证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广大群众得到实惠,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得到解决。

发展社会事业 提升群众素质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愚人富不久,智者穷不长”,要想使搬迁群众彻底脱贫致富,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先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改变他们落后的文化面貌,我县采取扎实有力措施。一是把教育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落实,和村辖区内的学校一起管理,做到了校内秩序学校负责,校外秩序村里负责的管理模式,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提升培训实效,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和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打造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四是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等政策,为群众提供有效健康保障。五是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和农家文化大院作用,宣传党和国家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新观点、新思路,让群众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市场经济素质。

整治村容村貌 改善人居环境

“新农村新面貌,环境整治同重要“,农民富了,钱袋子鼓了,生活环境须同步改善,在安置点人居环境整治中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建设无序问题,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二是以“改水、改厕、改路、改圈”为主要内容,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达到“五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和环境美化。

通过实施牛场镇高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除了困难群众居住的后顾之忧,外出务工的人增多,新的居住环境生产成本降低,收入渠道增多,如:搬迁户陈吉胜,搬迁后就进入田坝电站仅上了三个月班,就在电站学到电工技术,自己开了电器修理铺,因其收费合理,技术过硬,他的服务现遍及西半县所有乡镇,现其资产已达30万以上;搬迁户王明武,自己有一门过硬的石工手艺,在自己修建搬迁房的过程中又学到一些新技术,加之自己肯学肯专,带着十多个工人到处包房建,一年多的时间就挣到十多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创造了搬迁农户直接增加收入的外因,更重要的是搬迁农户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搬迁农户长久增加收入的内因得到加强。现在这些搬迁群众思想观念得到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得以彻底扭转,整体发展非常快,当初家徒四壁的群众,如今已是依靠自身技术和劳动致富的能人;当初“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山沟,如今蜕变成了富足的美丽乡村!牛场镇镇府供稿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