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绣融合:飞针走线“绣”出新生活

 2019-08-06 14:08  来源:北纬29°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明娟)在昭通鲁甸县城一间名叫崇文阁的绣房内,整齐挂着上百幅精美的绣品,其中41幅绣品尤其引人注目,这组绣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将昭通本土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出来,每一幅绣品都饱含深意,看着刚完成不久的这组绣品,绣娘余睿既骄傲又感概!

这些绣品的前生,是一组反映农村巨大变化的连环画。今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何不将这组连环画以鲁甸滇绣的方式呈现出来,将此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献给祖国呢?萌生出这样的想法后,余睿带着6名绣娘,历时3个月的时间,将这组绣品呈现在众人眼前。

余睿今年25岁,别看她年龄不大,她和另外两名绣娘共同创作的,反映当地以回族人民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感恩党和国家的政策,盼望早日脱贫的滇绣刺绣作品《回族少女》,2018年在参加第十二届昆明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工美杯”大赛中,获得金奖。

今年6月,余睿也因此携作品《回族少女》登上央视7台,展示了鲁甸别具特色的滇绣文化。

余睿说,她和刺绣结缘,成为一名绣娘,还得从2017年说起。

对余睿来说,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大学毕业后,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余睿接触到鲁甸县副县长梁子龙负责的扶贫项目“云南滇绣”。这个项目是鲁甸县委、县政府以中国保利集团、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挂钩帮扶为契机,与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丽江滇绣唐卡艺术文化有限公司达成共识,为鲁甸县培养优秀的绣娘,携手打造“滇绣之县”文化扶贫项目。

绣娘们精湛的刺绣技艺让余睿为之叹服,惊叹之余,她主动申请成为这个项目的第一批学员,和学员们一起在云南丽江彭萍老师家,每天认真刻苦学习8小时,这一学就是一个月。回到鲁甸,余睿成为了第一批教授刺绣技艺的老师之一。

同年9月,为进一步推动“滇绣之县”项目发展,中国保利集团、中国工艺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投入滇绣扶贫专项资金,在鲁甸县相关部门支持下,成立了鲁甸滇绣培训中心,并于2018年5月成立云南滇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采取交流培养方式培养滇绣人才,定期邀请苏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姚琴华、金莉英,丽江彭萍等到鲁甸传授技艺。通过刺绣师们面对面的传授,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余睿的刺绣技能快速提升,并凭借自己的学历优势,成为了滇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余睿介绍,在鲁甸农村,几乎每位妇女都或多或少掌握基础的刺绣技术,所以在她们中间开展刺绣教学并不困难。滇绣公司自成立到现在,她带领10余名技术娴熟的在职绣娘分别在鲁甸崇文阁滇绣培训中心、鲁甸县卯家湾移民搬迁地、鲁甸县江底镇中学、鲁甸县水磨镇中心小学、鲁甸特殊学校设立5个刺绣教学点,帮扶对象主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鲁甸地区农村妇女和特殊学校里有身体障碍的儿童、在校学生和工艺美术爱好者,共计培训绣娘600余名,产出作品700余幅。

现在余睿正带着绣娘们刺绣唐卡,余睿介绍,“刺绣唐卡讲究拼、刺、绣、缝全手工,制作难度更高,尺寸大一点的唐卡,绣一幅要花6—9个月的时间,一幅刺绣唐卡市场价在1—3万元左右。”

通过培育、壮大刺绣队伍,让当地群众“打工不离家,忙时抓生产,闲暇就绣花,增收又顾家”的新型农村妇女发展模式正在进一步得到体现, 鲁甸滇绣产业正朝着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精品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在3年不到的时间里,余睿从一个刺绣“小白”成长为一名技术娴熟的绣娘。

余睿说,她会带领绣娘们将鲁甸县的滇绣文化产业发扬光大,通过针尖绣出殷实的生活。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雷明娟 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雷明娟 聂孝美
标签 >> 昭通 祖国献礼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