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堡垒撑起灾区恢复重建——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巧家县包谷垴乡党委

 2016-08-07 10:08  来源:

◆记者 高飞

“有房子才会有经营,有经营才会有收入,只要找准路子,脚踏实地的干,我就不信会赚不到钱!”

这句话,是巧家县包谷垴乡小营社区村干部汤光佳在做村民思想工作时常说的,他也记不清讲了多少遍了。

2014年8月30日,包谷垴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式启动。按照规划的小营、长埂子、河边、周家坪4个集中安置点和村民自建房屋,需要完成5600多户民房的拆除重建和2000多户民房的修复加固,任务艰巨。

“征了土地,我们靠什么吃饭?没有人来赶集,我们把东西卖给谁?”小营新区集镇的选址一公布,当地老百姓就提出了质疑。

面对老百姓的质疑,汤光佳最先站了出来,我是党员,我带头,征收的土地,先丈量我的,大家担心没有生意吗,我带头做给大家看看!

他一边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宣传政策,一边将自己的房子进行改装,在门前盖了一个简易厨房,在客厅摆上了几张饭桌,开起了小营的第一家餐馆,把二楼的房子简单改造后,开起了第一家宾馆。

汤光佳说,村民都非常淳朴,一时间让他们离开土地,他们的思想还转不过来,有人带头做,让他们看到成绩,他们就相信你!

征地拆迁的工作是繁重的,通过当地干部的不断入户交心谈心,迁坟、房屋拆迁等工作很快得到群众的理解,加上恢复重建涌入了很多外来务工者,很快,汤光佳的餐馆、宾馆就顾客盈门。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效仿。在包谷垴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选址、征地、重建……仅用348天,一个新集镇就展现在眼前,受灾群众全部搬入新房。

每一个党徽都是一面旗帜,汤光佳只是包谷垴乡601名党员战斗的一个缩影。地震发生后,包谷垴乡1个党委、8个党总支、40个党支部,601名党员,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迅速组织带领广大群众奋力抗震救灾,把全乡8个行政村划为6大片区,成立了6个“红旗社区”临时党支部,设立红旗社区临时党组织6个,每个“红旗社区”配备领导班子5名。同时,按照“一面旗帜、一套班子、一块牌匾、一套制度”创建红旗社区,增强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每天都现身群众中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战斗的身影。

两年后的小营新区,街道两旁桂子飘香,一排排青瓦红墙小别墅错落有致,客运站、农贸市场、文化广场、卫生院、学校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超市、餐馆、蔬菜水果店等相继开业。

正值午饭时间,新建客运站旁名叫“明飏餐馆”的餐厅满座宾客、热闹非凡。老板陈文华介绍说,他开店的四个月来,虽然恢复重建的高峰期过了,来吃饭的工人少了,他每天还是有六七百元的营业额,比他们夫妻俩在昆明工地上做工强多了。他说他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党委政府给他们建了新家,找到了生活的出路,尤其是当地干部,大小事情都上门过问,为他们的生活和以后的生活来源想办法、出主意。

包谷垴乡党委的实际工作不仅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还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建党节前夕,巧家县包谷垴乡党委被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列为“七一”期间全国重点宣传的典型之一,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主流新闻电视媒体刊载宣传。

包谷垴乡党委书记何锡华说,荣誉属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的干部党员在应急抢险、恢复重建等工作中,经受住了群众的检验。在下步工作中,他们将以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结合地方实际,大力发展花椒、核桃、养殖等经济产业,通过引进企业、成立合作社等方式,进行连片种植,常态化组织技术力量深入实地开展抚育管理培训,实行精细化管理,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扶持种养殖大户等方式,把培育“经济能人”作为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通过“能人”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扩大其经济效应、创业效应,带动更多人主动创业,增加致富渠道,进一步增强灾区群众“造血功能”,确保“完成恢复重建之时,就是群众脱贫致富之日”的总体目标。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