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一个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新路径

 2015-11-25 21:52  来源:

通讯员 施汝坤 罗先涛

在翻过一道又一道山梁,抬头是山、低头是河谷的半山腰上,洒落着几十户人家,其中一山梁拐脚处,即村委会下方,伫立着两间仅一百平米的土坯房,一间墙体斑驳,一间外墙体刚抿糊一新。就是这户祖祖辈辈延续着“土里刨食”的农民家庭,至今还在贫困线下挣扎。近日,笔者走进这户普通的贫困农民家庭,探访在新的扶贫开发东风吹拂下,巧家县小河镇统坝村塘房小组鲁尚碧一家的脱贫致富新路径。

鲁尚碧一家距离小河镇集镇10余公里,11月17日清晨,天空露鱼肚白后,笔者和镇村干部驱车来到这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贫困人家,妻子胡荣兰正在打扫庭院,放下扫帚,她把我们迎进堂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用土搭的锅台和一些简单的割腕瓢盆炊具,屋内几乎没任何摆设,只有一个陈旧得不象样子的破柜静悄悄呆在堂屋靠墙一侧,看到这样的场面,记者油然而生地叹出“家徒四壁”这四个字来。

贤惠的女主人摘来几个刚成熟的柑橘叫我们食着,攀谈中,得知鲁尚碧一家共4口人,育一男一女,其中儿子在县城一中读高三,女儿的当地的六合中学读初二,妻子在家料理家务,鲁尚碧在村里靠打短工、卖苦力挣点小钱维持生计。

鲁尚碧一家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只种植玉米和一些简单的作物,无任何经济来源。4年前,鲁尚碧患结石手术,除新农合政策报销后,至今还欠下1万多元的债务,加之他患有高血压,做不了重活,每年还得几千元治疗费用。

“家里每年有多少收入?”“村里的其他人家靠什么富裕起来的呢?”……

笔者一一询问,女主人胡荣兰心酸地道来:“前几年,家里的几十棵桐子树每年收入2千多元,还可勉强填补家用,现在没有人收购桐子,桐子树只成了‘烧柴货’。”随行的村委会主任廖纯贵说:“村里人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收入,他家由于劳动力单薄、种植养殖还没成气候,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他家最头疼的事。”

鲁尚碧一家,只是巧家县43284户贫困户的其中之一。在新的扶贫开发中,他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丁发有结成对子帮扶,至笔者采访当日,丁发有已3次到来到鲁尚碧家中,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开出了脱贫致富的剂方。目前,包保干部及村三委正结合统坝村的光热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砂仁产业,鲁尚碧家已种植砂仁1.2亩, 3年后丰产,预计年产值达6000元。其次,他家已获得4200元的资金补助,喂养了一头西门达尔良种母牛,今年将出售一牛仔,可收入2000元。

鲁尚碧一家位于小河集镇和六合集镇的中间地带,两头赶集,胡荣兰说:“多亏包保干部出的注意,今后,她将种植蔬菜到两个集市销售,填补家用。”

脱贫的剂方开出,致富的梦想指日可待。在离开鲁尚碧家时,她的妻子胡荣兰满怀憧憬地说:“人人都想过上好的生活,我们也有信心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因为国家这么重视,党的政策这么深入人心,经济拮据点在所难免,只是希望两个子女好好学习,今后有个好的前程和出路。”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