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6 08:23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年来,昭通市紧扣“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品牌定位,大力倡导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着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持续擦亮“在云南样样好,在昭通越来越好”鲜明标识,让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成为吸引要素集聚的“强磁场”。
硬件筑基,架起发展“四梁八柱”。昭通将基础设施作为“昭通印象”的硬支撑,补短板、强功能,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如今“公、铁、水、航”立体交通网络加速织密,区位优势从“潜力”转为“实力”;润昭引水、川气缅气入昭、“两污”治理等民生工程落地生根,功能配套从“够用”迈向“好用”;元宝山城市体育公园、乌蒙水乡公园等“城市客厅”开门迎客,“苹果之城 大美昭通”名片愈发亮丽。完善的硬件设施既有利于广纳贤才,又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汇聚客商。“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落地招商引资项目572个、到位市外资金1236亿元,市场主体总量达43.6万个,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
软件固魂,涵养文明“精神沃土”。精神文明是“昭通印象”的软实力,昭通始终坚持文明创建与培育一体推进。出台《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86个省级以上文明村镇、200个文明单位星罗棋布,6户全国最美家庭、35户云南最美家庭传递温情;开展12万余场文明实践活动,覆盖410万人;建成大批“一老一小”关爱服务阵地,8.6万名留守儿童和3.2万名留守老人获悉心照料;推行村组干部领办“红白喜事”,有效破除陈规陋习,“文明昭通”从口号变为全民风尚。
文旅赋能,擦亮特色“金字招牌”。依托大山、大水、大峡谷生态禀赋,昭通推动文旅融合“破圈”“出圈”。昭通古城、大山包等景区品质升级,扎西红色旅游等精品线路串联美景,“避暑避寒+康养旅居”成旅游王牌,今年避暑旅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跻身云南“四大旅居目的地”。同时深挖产业潜力,培育10大特色品牌,让昭通苹果、昭通天麻等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带动44.04万脱贫户持续增收,让“昭通印象”既是诗与远方,更是增收“金钥匙”。
典型引领,点亮风尚“精神灯塔”。榜样是“昭通印象”的生动写照,昭通以典型树标杆、聚合力。全市涌现3名“中国好人”、15名“云南好人”、6名“云南道德模范”、13名“新时代云南好少年”,选树35人(组)“昭通好人—新时代‘昭通印象’风尚人物”。这些身边榜样如明灯引路,掀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让新时代“昭通印象”从城市标签内化为每一位昭通人的自觉追求。
记者:李明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