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4 10:06 来源:新余市融媒体中心



烟波浩渺的仙女湖,波光粼粼映天色,游人如织赏湖光。
谁能想到,这片如今的“生态宝地”,曾因过度养殖等原因陷入水质恶化、渔民增收难的困境?2017年,一场“保家行动”拉开帷幕:关停养殖场、退出承包养殖、推行“人放天养”,仙女湖水质稳步回升。
生态向好的同时,转型故事随之展开——“渔三代”毛小勇变身渔庄老板,全鱼宴成游客必尝美味;1200 多亩荒地蜕变为仙女谷茶旅景区,村民就近务工年增收两三万元;全村近70%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从“治湖”到“兴湖”,从“卖鱼”到“卖风景”,仙女湖畔的垱头村用一汪碧水,串联起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纽带,绘就了“绿水青山地生金”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保家行动护碧水
深秋时节,天朗气清。漫步仙女湖景区,湖光与天色交相辉映,记者一行伴着“千年水下古城”的动人故事,远眺烟波浩渺的湖面,感受着水光潋滟的惬意,恍若置身画中。
“十几年前的仙女湖,可不是如今这番模样!”望着眼前的碧波,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垱头村委楼下村小组村民毛小勇打开了话匣子。作为依湖而居的“渔三代”,他清晰记得,那时湖区上下游布满养鱼的网箱,将偌大的湖面分割成一块块“私人渔场”,大伙靠着圈湖养鱼谋生,却也渐渐困住了发展的路。
毛小勇口中的“困境”,藏在一汪渐渐浑浊的湖水里:过度养殖让湖水中的有机质不断堆积,水质一天天下降。“再加上渔民们为了生活过度捕捞,湖里的鱼越来越小、越来越少,即便捕到鱼,也卖不上好价钱。”毛小勇沉重地说。曾经滋养了世代渔民的仙女湖,慢慢成了大家的“心病”。
痛定思痛,方能破局。面对过度养殖等原因导致的水质恶化、生态告急,仙女湖的治理从2009 年便已起步——彼时网箱养鱼的取缔工作陆续推进,为后续系统性整改埋下伏笔。而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实施,处于长江支流赣江袁河流域的仙女湖,于2017年拉开守护碧水“保家行动”的帷幕。
这是一场壮士断腕的整改:全区664家畜禽养殖场尽数关停,315座水库山塘全部退出承包养殖,湖面所有网箱彻底拆除清理,转而实行“人放天养”,让湖水重归自然呼吸。经过整改,仙女湖水质持续向好,趋势明确,整体已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部分地区达到了二类水。
随着仙女湖水质稳步回升,“人放天养”的有机鱼渐渐在市场上闯出了名气。“你看现在湖里的鱼,个头越来越大,肉质也更鲜了,价格自然跟着涨。”毛小勇望着湖面,眼里满是笑意。
一汪碧水焕新颜,一条“以鱼兴业、以水富民”的新故事,正在秋日的仙女湖畔悄然续写。

仙女湖冬捕。
仙女湖畔鱼飘香
“还没到仙女湖,就已经被‘仙女’吸引了。”沿着仙女湖核心景区的必经之路前行,记者的目光瞬间被道路两侧农家乐的墙绘吸引——青瓦白墙,古色古香,一幅幅国漫风仙女绘于墙面,或衣袂翩跹似踏浪而来,或眉眼含笑若携风而立,仙气与潮意交织,让人忍不住驻足凝望。
这条满是“仙味”的农家乐街,藏在新余仙女湖的“前花园”里——河下镇垱头村委楼下村小组广场(又名“七夕民俗村”)。时光回溯至1958年,因江口水库(后更名为仙女湖)修建,村民们迁至此地,依湖而居、靠水吃水,成了世代捕鱼的渔民村。
“仙女湖退养那段时间,我整夜睡不着,满脑子都是找新出路。” 毛小勇回忆起转型初期的迷茫,转机却来自身边人的肯定。以往捕鱼后,他常留鱼在家烹饪,清蒸的鲜嫩、红烧的香浓让亲友赞不绝口,村干部和邻里提议:“你做的鱼这么好吃,不如开家农家乐!”
如今,曾经的“渔三代”已变身为“渔庄老板”,毛小勇把“新码头渔庄”经营得红红火火。走进渔庄,一股鲜醇的鱼香便裹着烟火气扑面而来。店内餐桌整齐洁净,座无虚席;上菜的阿姨端着餐盘穿梭其间,脚步轻快而有序。后厨里,毛小勇正握着锅铲翻炒,火苗舔舐着锅底,锅里的鱼鲜滋滋作响。“来的既有外地游客,也有城区市民,都是冲着仙女湖的鱼来的!”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前厅餐桌前,市民赵先生正夹起一块鱼头炖豆腐,边尝边赞:“就馋这口湖鲜!隔段时间就得来解解馋。”
“由本地村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有19家,民宿有9家,有以仙女湖有机鱼为主打品牌的全鱼宴,有牛郎织女七夕爱情主题特色民宿,让游客流连忘返。”河下镇垱头村党支部书记胡思敏说,到了旺季时经常一桌难寻、一房难求,每家年收入保底可达20万元。如今,落后的小渔村,蜕变成旅游观光、休闲美食的生态名村,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村”。
绿水青山地生金
如何将仙女湖畔垱头村的生态“颜值”转化为富民“价值”?一直是胡思敏萦绕心头的核心课题,也是村庄发展的破局关键。
生态好了,景色美了,再加上营商软环境的加持,越来越多的客商纷至沓来,落户垱头。
2022年,垱头村委流转集中连片的荒地、低效林地1200多亩,引进江西金瀚集团开发建设仙女谷农文旅项目。项目依托千亩茶园,集旅游观光、休闲康养、文化科普、生产加工于一体,为江西首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高品质乡村旅游景区。

仙女谷千亩有机茶园。
秋日的仙女谷,景色怡人、游人如织。悬空茶壶与青花茶碗造型亮眼,游客们穿梭在梯田茶海间,打卡恐龙乐园、观看非遗变脸与西游巡演,热闹非凡。“原先这是荒山野岭,连条像样的小路都没有!” 村民胡义发正规整娱乐农事道具,笑着介绍,如今景区建成,他每天在这里务工能挣120元,年增收两三万元,“既不影响种地,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江西金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华透露,景区日常需几十名村民务工,采茶、旅游高峰期则需近200人。随着茶旅融合深入,仙女谷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0余万元。
“看一个村庄发展得好不好,就看能不能留得住人。”谈及村庄变化,垱头村党支部书记胡思敏若有所思地说,“就是要一门心思发展产业,这是强村富民的唯一途径!”如今的垱头村,早已告别了“年轻人留不住”的困境: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选择回乡创业就业,全村近70%的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曾经冷清的村落,如今满是干事创业的活力。
新余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胡春俊 姜正义 丁 霞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