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举行 深耕产城人融合 书写高质量答卷

 2025-11-14 09:51  来源:云南网

●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

● 新增经济“百亿”县4个,总量达到9个

● 水环境质量连续4年保持在全国前30位

● 建成“一老一小”一体化关爱服务阵地30个

云南网讯(记者 赵丽槐)11月13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

“十四五”以来,昭通市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推进农业强市、能源强市、交通强市、生态强市、教育强市“五大强市”建设,走出了一条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子,用实干书写了“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昭通答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1429.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016.9亿元,年均增长6.9%,年均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全省2.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前进1位、列全省第六位。2025年,经济总量预计超过2110亿元,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昭通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专项行动,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和扶贫资产盘活“两支撑一盘活”,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5年来,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左右,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市经济增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连续4年列全省第一位,2023年全国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现场会在昭通召开,推广了昭通经验。

“十四五”时期,昭通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认真落实省委一体推进“三大经济”部署,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实体强产业,着力构建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2024年综合产值超过3000亿元,今年预计达3500亿元。电、烟、煤“老三样”加快转型,硅、铝、磷“新三样”成形起势,“绿电+先进制造业”开辟了昭通工业经济新赛道。

在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方面,昭通市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昭通的“滇东北城镇群”发展定位,坚持“做大昭、鲁、大一体化中心城市和镇雄县城,做美金沙江沿岸县城,做优一批城镇”的总体思路,构建起以中心城市为辐射带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以城镇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中心城市“一城三区”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41%、38%,全市新增经济“百亿”县4个,总量达到9个。

昭通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扎实推进“绿美昭通”建设,不断筑牢长江上游、赤水河源头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市水环境质量连续4年保持在全国前30位,393条河流实现“一江清水出昭通”,赤水河昭通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昭通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央视大型纪录片《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的城市,为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发挥了典范作用。

昭通市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根本出发点,深入实施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等系列三年行动,着力建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好阵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学校461所,新增学位16.7万个,高考本科上线率、特控上线率分别从2020年的34.4%、9.6%提高至2025年的51.4%、23.6%,分别超全省10.3个和2.5个百分点。滇东北中心医院和11县(市、区)医共体建成运营,4000余名长期在外就医患者返回昭通治疗。探索建立“受托管护人”机制,建成“一老一小”一体化关爱服务阵地30个,8.6万名留守儿童和3.2万名留守老人实现管护全覆盖,连续3年开展万名留守儿童假期集中托管服务。

昭通市着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发展环境得到新改善。围绕做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大力倡导树立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在云南样样好,在昭通越来越好”成为新时代“昭通印象”的鲜明标识,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向昭通聚集,5年来,572个招商引资项目在昭通落地,市外资金到位1236亿元,市场主体总量达43.6万个。2025年到昭通避暑旅居游客首次超过1000万人次,昭通成为全国避暑热度上涨最快的城市之一,跻身云南“四大旅居目的地”。

昭通市创新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5”工作机制,广泛推广昭通首创的“红、黄、绿”精细化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全市命案、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信访总量比“十三五”末分别下降66%、50%、65%、46%,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4年下降。认真落实防汛“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健全完善雨前查预防、雨中查隐患、雨后查灾情“三查”制度和“县指挥、乡调度、村组织”避险转移指挥调度体系,22起地灾成功避险案例在全国推广,2.5万人完成了地灾避险搬迁。

发布会上,昭通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了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来源:云南网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童博谣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童博谣
标签 >> 民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