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唐龙昌的“绿色银行”成长记

 2025-08-09 10:49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盐津县滩头乡花秋村烂田坝村民小组的山坡上,500余棵花椒树迎风挺立,青绿色的花椒果缀满枝头。风过林间,浓郁的麻香如丝如缕,这麻香不仅沁人心脾,还见证着一条被汗水浇灌的共富之路,凝结着一位六旬老党员唐龙昌六载春秋的笃行与深情。

“党员必须冲锋在前,决不能让乡亲们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2019年,面对村里闲置的荒山,有着20年党龄的唐龙昌深感责任重大。他毅然将自家3亩责任田转换为试验田,自费前往花椒种植示范基地考察学习,从育苗栽培到病虫害防治,一切从零开始探索实践。当花椒树首次挂果时遭遇暴雨突袭,他深夜冒雨搭建防雨棚,在泥泞中彻夜守护花椒树;为改良贫瘠土壤,他带头用背篓一趟趟运送有机肥,双手磨出厚厚老茧。如今,昔日的荒坡已化作生机盎然的“绿色银行”,亩产值突破5000元。通过10亩花椒种植,除去成本后实现年纯收入3万元。这片用汗水浇灌的土地,终于以丰厚的“麻香”回馈了最初的“倔强”。

椒林染绿了荒山,唐龙昌的初心点燃了乡亲们的希望。他深知“独木不成林”,免费开设“田间课堂”,手把手教授“矮化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带动周边农户新增种植面积20亩。为整合小农户分散经营力量,他牵头成立花椒产销合作社,以“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销售”的模式,构建起完整的增收链条。分散农户由此形成产业化联合体,使花椒树真正成为家家户户的“摇钱树”。

唐龙昌并未满足于原料买卖。合作社加工坊内,真空包装的青花椒、干花椒和花椒粉等系列产品琳琅满目。“光卖原料不行,得让花椒‘身价倍增’。”通过引进烘干设备和研磨生产线,他成功推动产品实现精深加工转型。依托电商平台和线下商超渠道,“滩头麻香”花椒产品走出深山,进入重庆、贵州等广阔市场。一颗花椒的旅程,从枝头延伸到消费者手中,完整的产业链条让山乡特产实现效益翻番。

年逾花甲的唐龙昌依然每日穿梭在椒林间。他用质朴的语言诠释党员责任:“花椒树就像党员,扎根越深,枝叶越茂,才能为群众遮风挡雨。”在他的引领下,花秋村的花椒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村一品”金招牌。

从一棵花椒树到一个蓬勃产业,从一人探索到携手共富,唐龙昌用六载光阴,在花秋村的土地上刻下了最炽热的初心。今日田坝社,椒香裹挟着欢笑声,漫过山野,沿着乡村振兴之路飘向远方——这位老党员笃行的足迹,正是这香气最深沉、最持久的源泉。


通讯员:黄成元 李洪兰

一审:李丽娟  一校:黄成元  二审:马 丽
二校:杨 杰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李丽娟  一校:黄成元  二审:马 丽
二校:杨 杰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乡村振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