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商品的不平凡之路

 2016-01-11 10:00  来源:云南网

平安风铃,石林脚下和腾冲山头的似曾相识;羊毛披肩,大理店内和丽江街头的连花纹都不变。云南是中国最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多样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是云南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然而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身份不符的是,云南旅游商品同质化严重。没有“打得响”的品牌与产品。

2015年云南的游客量继续上升——由2014的2.8亿人次上升到3.3亿人次,与此同时,旅游购物却遭遇“滑铁卢”。

据云南省旅游商品协会会长蔡超介绍,在发达国家,旅游购物能占到旅游消费的50%到60%,中国国内平均水平约在20%左右,比世界平均还低了10个百分点,但在云南这个比例在2014年仅占到20.4%。

云南旅游商品发展如何扭转现状,打开销路?“先行者们”用自身经验,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打“民族牌”走“品牌化” 让旅游商品高上大

当云南众多旅游商品在满大街低价厮杀的时候,一群少数民族萌娃却意外地在2015旅交会上点亮云南人早已麻痹的视神经,吸引到众多国内外参展商和国内百姓在展位前拍照购买。

这批萌娃的创造者,是昆明憨夯民间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老总任立华。

这位“任性”的总经理,从装潢设计出身,在担任了一年多的民族报刊物美术设计后毅然决定投身到民族文化的开发和传播中来。在中国旅游商品饱受同质化困扰和在国内热门旅游城市与低利润苦苦鏖战时,任立华已经将眼光放到了国际市场。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恪守老产品只会被市场淘汰,深谙此道的她在潜心研究世界各地区人们的喜好后,逐渐陆续开发出了融入中国各少数民族元素的背包系列,富有时代感和设计感,与世界各大洲人民口味“对味”的包包一经推出便很快打开了国外了销路。

在她的企业里生产的娃娃,除了保证质量和价格合理外,最坚持的就是文化传播性-----每一个娃娃,哪怕再小巧,都会在娃娃的外包装上附上中英文的简介,介绍这个民族娃娃所属的少数民族名称和该少数民族的基本简介。就这样,任立华和她的娃娃们一路随着各种国内外的展销会,走出了云南走向了世界。

除了让“民族走向世界”,一些商家的转型方式是:从以前单一针对游客的装饰性旅游商品变为面向所有消费者的实用型消费商品品牌。

来自花之城市场部的同行表示,虽然他们销售的旅游商品价格并不贵,但由于长久以来国内的游购形式对消费者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有的商品虽然质量上乘且价格合理,只要出现在旅游购物店便成了“价格虚高”,随之带来了负面的消费体验,销售量也就随之下降。

为了扩大旅游商品的受众,提高销售量,同时也为了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度,即改变消费者被动跟团到购物店的消费模式,让消费者掌握购物主动权,花之城目前的策略是走品牌化路线和城市商业化路线,让花之城不仅只是旅游购物点,同时也是昆明市民休闲消费的商圈。

 

“盗版”、“山寨”仍是不可承受之痛

民族化路线,让憨夯民族娃走向了世界,然而面对纷至沓来的国外订单,任立华仍旧感到困难重重:一方面,随着憨夯民族娃名声的打响,本土企业对这些娃娃的侵权和盗版一波接一波,屡禁不止,耗时费力的打官司专利维护之路也因判决罚款过低而迟迟得不到赔偿和处罚;另一方面,面对海外如此大量的需求,面对公司资金的有限,再好的做工和质量的包包一方面要抵御沿海生产加工企业本地产销的地理优势带来的低价冲击,同时也需要资金来打响自己产品在国外的名声和品牌。

积累资金,成为摆在任立华眼前的重要难题。

“我们是私企,国家对于私企的补助措施相较于国企那简直是太少太少。纯手工企业需要养活很多的员工,质量上乘的零部件来自沿海销售也要从沿海走出去,这样一来一去我的成本就高了很多。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云南省旅游商品协会会长蔡超认为,在市场对侵权的监管难以到位的情况下,企业要自保就只能抗住压力保证商品品质认真做品牌,从商品品质上赢得顾客的青睐,同时也保证商品的实用性和价格的合理性。

除此之外,蔡超对网络销售冲击旅游商品实体也有自己的建议。

“网络销售离不开传统行业,互联网能够成为旅游商品的销售渠道之一,但更多的体验仍需要实体店面的存在,旅游商品的精神内涵也只有亲自到当地才能有切身的感受,这点是互联网线上销售做不到的”蔡超说道。

除了企业自身应对,作为行政手段的“另一只手”大理旅发委也想了自己的办法。

在刚刚过去的2015旅交会上,来自大理的下关沱茶、巍山扎染、剑川黑陶和剑川兴艺木雕4件作品获得金奖,而这几件获奖商品均来自大理首届特色旅游商品创意开发大赛。来自大理旅发委的又凡在谈到这几件旅游商品时,很是自豪,并表示大理旅发委还将继续举办这个赛事。这不失为解决旅游商品同质化的问题,面向社会集思广益的一个有效方式。目前大理州旅发委在大理古城的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建设正在筹备中,通过政府搭台为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提供宣传的平台。

云南旅游商品前景无限

“在过去五年间,云南旅游购物企业数量增长迅猛,其中不乏一些大规模的集游购一体化的旅游综合体。伴随着这些旅游综合体的出现,目前在省购物协会登记过的旅游购物从业人员由2011年的两万余人,增至2015年的五万余人”,在提到云南旅游商品发展前景时,云南省购物协会会长阮金刚显得很有自信。

他表示,目前云南市场上旅游商品基本以珠宝玉石类、茶叶类、生物资源类、工艺品类、旅游食品类五个大类为主,包含万余旅游商品。旅游业作为云南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带动了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商品的产业结构也日趋完善。面对大量涌至海外“买爆”全场的国人,巨大的消费市场外流促使云南本土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一些大型的游购综合体商家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旅游商品品牌,开发符合现代旅游消费心理的旅游商品。

“目前旅游商品不断以提升‘云南特色’为目标,将评定出一批具有特色等级、有保障的旅游商品,以满足消费市场的多元需求。打造一批能代表云南特色同时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旅游商品,助推我省旅游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阮金刚说道。

记者 张睿 伍玉琳 (春城晚报)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