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向荣的昭通文学

 2015-05-15 15:00  来源:

安远洪

乌蒙高原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是云南省的北大门。历史上著名的南方丝绸之道——五尺道从这里经过,为昭通输送了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几种文化同昭通本土文化一经碰撞和融合,就形成了独特的昭通文化。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昭通文学,经过二十余载的顽强拼搏,已形成被文学界、理论界认同的“昭通文学现象”,形成了人数众多的“昭通作家群”,成为全国四个作家群中唯一一个地市级作家群,为昭通文学的发展繁荣作出努力和贡献。

然而辉煌背后都少不了辛勤的付出,每个地方的文学发展,最初都是自发、零星、无序的。1982年,有人认为是昭通文学的元年。这一年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分配回了昭通,他们中的一些文学爱好者带来了山外更为明晰的思想解放和文学复苏的信息,为昭通的文学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雨兼程,昭通文学已逐渐深入广大人民群众。昭通文学发展欣欣向荣!

昭通是一部深邃隽永的典籍,是一轴翰墨馨香的长卷。新时期以来,昭通作家群与昭通文学现象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以文学为载体,繁荣和传播文化。昭通市委书记刘建华提到:“一个好的作品可以形成一种产业、可以带动一个大产业的发展。”这是文学文化大发展的思路,一是文化需求应成为每个人的精神需要。只要投身于繁荣文学文化事业,努力让文学文化成为人们普遍的心理需要和心理认知,就会增加人类幸福感。二是文化活动应成为每个人的锻炼平台。人都需要展示和获得社会认可,在参加组织和开展文学文化活动中,可提高自我的思想境界和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三是实现人生价值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事业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每个人都应该多做一些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在做事和奉献中能体会到助人为乐的真谛,会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对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还应该形成理论文章互相学习交流,便于推广和传播,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近年来,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文艺战线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文学、戏剧、影视、曲艺等不断地涌现出优秀作品,在群众的生活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当然,也有一些文艺工作者不愿意到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而是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搞起“宾馆文学”、“贵族文学”、“沙龙文学”、“玩文学”、“性文学”等等,使文艺创作出现“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他们忘却了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割断了文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受到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反对。昭通文学要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从思想上、理论上真正解决好文学与人民的各种关系问题,才能加强文学文化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学文化的前进方向,进而实现昭通富民强市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理论难度高、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通过昭通广大作家专家和理论工作者的辛勤研究,昭通文学一定会成为云南文学的中流砥柱,为昭通乃至云南富民强市跨越发展贡献出独有的理论支撑力量。

(作者简介:安远洪《中国食品协会会员,云南鲁甸人,现在《中国食品报》《中国食品行业信息监督网》工作,负责监督、宣传、发布中国食品相关安全信息。》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