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倾听意见“点子”多

 2016-05-30 18:53  来源:

李云飞

干任何事都一样,苦干还要加巧干,才可能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扶贫倾听意见“点子”多!

扶贫“点子”就是扶贫的思路和方法,倾听各方意见是获取“点子”的方法和途径,非常关键,少不得。遗憾的是,这种格局还没很好形成,大大局限了我们的思路、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倾听各方意见,我们的判断才可能正确,作出的决策也才可能科学。这里主要讲倾听群众意见。为当地老百姓办事,就要与他们想在一起,共谋发展出路。当地老百姓是什么?当地老百姓就是当地群众!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最了解实际情况,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就能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反感什么。他们也不愿一辈子受穷,也在吹牛谈天中探讨生活出路。我们深入下去,学会融会贯通,就能“举一反三”产出“点子”。

最被动的干事方法就是一厢情愿,不讲群众积极性,不顾群众感受,一意孤行,干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来。这个“不讨好”就是违背群众意愿,没有达到实际效果。这样的事并不少,群众非常心疼那些花去的资金,痛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摆设。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扶贫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不去反思自己的思路和行为,而是一味埋怨群众“不知好歹”,与群众形成对立情绪,把自己变成单打独斗的“勇士”。这很不好,难以形成合力,严重影响脱贫攻坚进程。

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吸纳金点子,扶贫工作才会健康快速地向前挺进。一位分管扶贫工作的乡镇干部说,群众发家致富的愿望非常迫切,他们当中,不乏聪明人。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儿女都在外面打工,他去二儿子打工的地方玩了一趟,发现那里的人不单种谷子,还在稻田里养起鱼来,大大提高了亩产收入。他回来后,学着在自家稻田里放养鲫鱼,城里人闻讯后跑去收购,还供不应求。村里人见状,也学着老人养鱼,短短几年时间,稻田养鱼实现了全覆盖。这个村子养出的鲫鱼还出了名,形成口碑相传影响,市场销售一直看好,还带动了邻村的养鱼业。该村的村支书受到极大启发,在这个基础上做起文章来。他把种不出水稻的烂泥塘利用起来,逐年扩大租赁范围,养鱼规模达到了几十亩。他不断丰富鱼的品种,年纯收入已突破2万元。这位村支书说,为了带动全村养鱼,他自己花钱,专程带着一些村民外出考察学习。现在,全村养鱼的技术不是问题,有水的地方都养上鱼了。他还学会市场分析把握,成立了养鱼协会,把鱼“压”到节日出售,又凭空增加了不少收入。

群众的观念也在改变,逐渐懂得“靠山吃山得养山、靠水吃水得养水”的道理,他们出的“点子”往往彰显着“因地制宜”的效益!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