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坝成功 盐津获胜——评盐津·庙坝首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文艺演出

 2016-03-27 11:30  来源:

记者 朱德华

3月19日,盐津县庙坝镇举办首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吸引两万多游客纷至沓来。

“乡村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的新时尚。在这方面,盐津县走在全市前面,2015年,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是云南获此殊荣的两个县之一。盐津县乡村旅游已成为昭通旅游的出水芙蓉,在豆沙古镇恢复重建中,盐津县就超前谋划,把恢复重建与乡村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推出豆沙古镇精品旅游景区。在此基础上,重磅打造了“水乡中和”。今年,又先后在兴隆乡、普洱镇、庙坝镇举办茶花节、山地自行车赛和油菜花节,从吸引几千人到两万多人,可以说步步攀升,事实验证了盐津县委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决策是正确的。

庙坝首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不仅仅表现在旅游人数的暴涨上,笔者以为,本土文化占了上风,才是最重要的突破。

菜花节上的文艺表演。

过去,昭通各地对大型旅游文化活动的观念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动辄就要请大腕、追明星,认为没有大腕和明星,活动就上不了台面,领导脸上就没有光彩。一台文艺演出花费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作为一个贫困地区,到底有几个地方能够潇洒走一回呢?于是,群众渴望具有乡土气息的精神食粮与“买”不起昂贵的大腕、明星,成了昭通文化发展的一大尴尬。

盐津县放手让各乡镇去办旅游文化活动,不给任何补助,不大包大揽,只对干得好的进行奖励。殊不知这一小小的改革杠杆,充分撬动了各乡镇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各方面的聪明才智。花小钱,办大事,在各乡镇蔚然成风,本土人才脱颖而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老百姓翘首以盼的本土文化得以发芽、开花、结果。

游客在盛开的油菜花丛中畅游。

庙坝首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文艺演出,最初据说也想从外面请两台压轴大戏,但是一个省级水平的单口相声,出场费就要3万元,因为囊中羞涩,庙坝镇只能从节目单中删除这个项目,最终只花23000元从云南省杂技团邀请了一个杂技表演(《蹬鼓》)。《蹬鼓》确实很精彩,高超的技艺和扎实的基本功,让两万多名观众大开眼界,观众的掌声就是一块沉甸甸的奖牌。值得称道的是,本土节目《背山的女人》、《关河船工号子》等盐津人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同样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舞蹈《背山的女人》之所以能与老百姓产生共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诉说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弘扬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正能量。

游客用手机自拍。

“背架”和“打杵”是山高坡陡的乌蒙山区历史上常用的一种运输工具,运用这种工具开展短途乃至长途运输的乌蒙汉子,有一个响亮的名称叫“背哥”。随着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乌蒙背哥”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是,随着扶贫攻坚的深入,男人大量外出打工, 女人不得不在家背负起生活的重任。舞蹈《背山的女人》通过对妇女劳动生活的描述,紧紧抓住“背 ”这一形象特征,借助沉重的工具“背架”和“打杵”,生动地表现了山区女人坚忍不拔、不被生活压倒的精神特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及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舞起,陡峭的山路在悬崖上延伸,像是挂在天上。女人们身背比自身高大的物件 (虚拟的人体造型),就像背负着大山,沉重的喘息,好像大山砰砰跳动的心脏,汗水打 湿了衣裳,大山压弯了腰﹗迈着坚实的步履,女人们行走在艰难的路途,山崖间回荡着她们坚实的脚步声和叹气声。卸去重负,女人们轻快地行走在山路上,脚步、打杵统一的节奏,铿铿锵锵,扭摆的身形,婀娜多姿,体现出大山女人的激情以及乐观的精神状态。女人们累了,溪水旁小憩。清新的空气让她们心旷神怡,捧一捧清冽的山泉水抹一把脸, 拂去一身的疲惫,她们又变回了清秀的山里妹子。有点时间,她们做起了针线活。一个即 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姑娘,思恋着远方的亲人,在盖头上绣出一个大红的喜字,憧憬着婚礼的到来。一旁的女人们,把抢夺过来的盖头盖在姑娘头上笑弯了腰。背起背架、拿起打杵女人们又上路了,等待她们的依然是艰辛但充满希望的路。

游客在盛开的油菜花丛中拍照。

《背山的女人》,来源于编导对乌蒙山区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细腻观察。本是常见 的生活题材,却赋予了深刻的含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舞蹈的编排简洁、朴实,虽没有高难度的技巧,但因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和不可磨灭的精神力量,整齐的律动便让人深感震撼。道具“背架”和“打杵”的合理运用,也是舞蹈的一个亮点。舞蹈中“准新娘”的出现,极为巧妙,特别是红盖头的出现,深蓝色服饰中那一抹红,增添了舞美的效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深化了舞蹈的主题和思想。舞蹈音乐的作者较好地理解了编导的意图, 提高了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个舞蹈之所以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就是因为从头到尾,始终抓住了乌蒙山区女人 坚忍不拔的精神特质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乐观态度。这是当前乃至今后都不能缺少的精神态度,是脱贫攻坚最具感召力的正能量。

云南杂技团杂技《蹬鼓》。

对于舞蹈,笔者是一个门外汉,《背山的女人》在笔者心目中,已经很好了,但在专家的眼里可能还有提升的空间,优秀作品是改出来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希望《背山的女人》创作团队,不辍耕耘,将这个作品打造成为经典之作,打造成为盐津的一张靓丽名片。

“关河船工号子”也是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和彰显关河男人毫迈气魄的好题材。《关河船工号子》以多声部合唱的形式与关河流传久远的“船工号子”的演唱方式相结合,声情并茂地表现了船工们团结协作,战激流、越险滩的豪迈激情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盐津自创的舞蹈《背山的女人》。

关河又称朱提江,全长300余公里,是滇川交通的大动脉。居住在关河两岸的人们,世代传唱着高亢壮阔的“船工号子”,把自己的情感深深熔铸在号子声之中。《关河船工号子》以领唱和合唱的演唱形式,展现了船工行船的艰险和生活。在演唱过程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关河两岸的美景,抒发了船工的情怀。《关河船工号子》以传统的演唱为基础,加进现代元素,搬上舞台后,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这个小合唱,形式独特,演唱难度大,特别是领唱者,既有出众的唱功,还有突出的表演能力,使独具特色风韵的“关河船工号子”更具张力。作品总体来讲已经不错,据说在昭通市新节目汇演音乐类作品中已经获得了一等奖。但笔者私下认为,这个作品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如果能够增加一些伴舞,并辅以必要的道具,对关河厚重的历史文化、关河汉子的精神力量及《关河船工号子》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说不定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盐津?庙坝首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文艺演出的成功,不光表现在自创节目能与专业团队的节目比肩媲美,更重要的是这台演出强烈地冲击了某些传统观念。这台演出让地方党委政府认识和发现了身边的人才,并且大胆使用了身边的人才。这样一台重要的演艺活动,整体交给当地的一家演艺公司来做,并适当给公司一定的补助,较之纯商业运作,节约了不少钱,也让本土人才喝上了一杯羹,实现了雅俗共赏的双赢局面。这是盐津县重视乡村文化、培育乡村文化和重视乡土人才、信任乡土人才、关心乡土人才、培养乡土人才的一个重大进步。总结经验,扬长避短,盐津乡土文化和乡村旅游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图片均由 朱德华 张广玉 摄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