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向贫困宣战”系列访谈之昭阳篇

 2015-09-12 10:35  来源:

◆记者 刘静涛

全市扶贫开发暨“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会议为昭通的脱贫制定了时间表和行动计划,本报将连续推出12期我市“向贫困宣战”的系列访谈节目,今天接受采访的是昭通市昭阳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陶毅。

记者:陶区长,在扶贫大会上,我们了解到昭阳区承诺在2018年全面脱贫,这个时间节点是基于什么样的状况提出来的呢?

陶毅: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要求: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带领全区人民致富奔小康、带动全市扶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我们结合昭阳实际,提出了“力争到2018年,我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收入绝对数达到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在全市11个县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

记者: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昭阳区目前的贫困情况?

陶毅:昭阳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全省73个县级贫困县(区)之一。目前,我区贫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乡镇11个、贫困村90个、贫困户4.4万户、贫困人口15.88万人,分布在全区20个乡(镇)办事处。我区扶贫攻坚面临三种特殊困难:一是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现象普遍,全区还有960余个自然村不通公路,90%以上的自然村户间道路没有硬化。二是居住条件困难,安全隐患大,按照国家规定人居住房抗震烈度标准,达不到安全住房的群众还有1.8万户。三是由于我区地势山高坡陡、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石漠化、荒漠化严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实施扶贫攻坚难度大。目前,全区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群众还有1800多户7000多人。

记者:从昭阳区过去这些年的扶贫工作来看,制约昭阳区发展的短板在哪些方面或者地方呢?

陶毅:我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低,自然条件差,发展后劲不足,贫困比重大的基本区情未得到有效改善,较多贫困地区仍然是“输血”帮扶,“造血”帮扶的机制和氛围还没有形成。另外扶贫攻坚整合资金难度大,资源分散。由于我区以往实施的扶贫项目,资金没有充分整合,致使扶贫攻坚工作成效不明显,不能从根本上一次性解决贫困群众脱贫的问题,达不到扶贫攻坚的要求。

记者:针对这些因素,再结合我们的时间节点,昭阳区要怎么办?

陶毅:针对我区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和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前形势研判分析,我区要实现到2018年,全区15.88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2015年需减贫3.5万人,2016年需减贫5万人,2017年需减贫5万人,2018年需减贫2.38万人。需投入建设资金156.2亿元,集中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素质提升、社会保障、民房改造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记者:陶区长,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保证扶贫工作能扶到根上?将准备在哪些方面努力去打好这场长期的攻坚战呢?

陶毅: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因地制宜“通过特色产业发展一批、外出务工脱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8·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带动一批”,确保到2018年完成全区脱贫目标任务。我们将对全区4.4万贫困户,15.88万贫困人口,甄别出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素质提升、社会保障、民房改造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按照全盘统筹、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方式和原则,扎实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农村基础教育、劳动者素质提升、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等工程建设;将按照“美丽昭阳三年行动计划”谱写农村新篇章的部署要求,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科技为引领、以规模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实施20个农业庄园、100个家庭农场、100个美丽村落、5个特色集镇“2115”工程,力争其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实验区、民风民俗体验区、生态休闲度假区、昭阳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以基层组织为载体,以实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为主要内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确保扶贫对象技能培训全覆盖,让有劳动力的每个贫苦户至少有1人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